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美展应该体现最近五年的美术创作成果 □刘曦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美展应该体现最近五年的美术创作成果
——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审工作

□刘曦林
  编者按:8月29日,本报记者秦立申在中国美术馆就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审话题采访了该展评委、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先生。此文为本报记者根据录音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评审标准统一,但审美标准不同
  这次评审工作,总的来讲,规则很严密,评委也很辛苦。评审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组,比较尊重中国画的规律,也给后边的总评奠定了一个基础。这个方法是很好的,以后可以继续沿用。但有些作品在分类上比较麻烦,比如有人画了静物、画了拖拉机,该算山水还是花鸟?它们属于杂画。现在,花鸟画的范围很大,花鸟、走兽、草虫、蔬果、杂画全属于花鸟。
  这次评审的章程规定是很严密的,多少票通过,多少票复议,都很严格。评审的标准也是统一的:大家都倾向于弘扬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有创新意识、有好的内容和好的形式的作品。但是,审美标准和艺术标准却不能完全统一。33个评委,除了3位理论家之外,还有30位画家,他们各有自己的标准:有人强调传统,有人强调写生,有人强调新创,有人强调用一点西法。这样就导致了票数的分散,最后的结果仍然不是很一致。
  全国美展应该关注最近一个五年
  这次评审总的来讲,还是有收获的,评出了一些好画,有一些新人新作涌现出来,最后得奖的大部分作品是比较优秀的。有很多不知名的青年画家,创作了不错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感觉到美展对新人新作的重视。但是把它叫“全国美展”,就显得名不副实了,因为从评审的作品看,基本上是青年画家占主流,老年画家、功成名就的60岁左右的画家很少参展。
  我可以举个例子,浙江国画创作力量很雄厚,吴山明、姜宝林、刘国辉、童中焘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但是这四个人的作品我都没有见到。因此说“全国美展是对五年来美术创作的检阅”,就不太准确了,它不能代表五年来最好的作品。中国画画家历来有大器晚成之说,有些画家(特别是山水、花鸟画家)成熟得比较晚,但是一些老画家不愿意来竞争了,也不是那样一个竞争机制了,虽有30位评委作品可以参展,但是也不能完全代表老一代、比较成熟的画家的创作成果。因此我想,举办全国美展除了采取现在这样一个办法之外,能不能增加一个中老年作品邀请展,向60岁以上的画家约稿。孙其峰先生90多岁了,还有一些百岁画家也在世,各省都有这样的宝贝,画得特别好,但是在这里看不到他们晚年的创作成果。我觉得,对老年画家,给他们搞一个邀请展,给他们一个位子,和青年画家作品同时展出。这里就会有一个比较:老年人还有没有创造活力了?年轻人也可以从老年人那里学点东西。全国美展要体现五年来的创作成果,因此从这个方面需要改革。
  这届展览有一个尺寸要求:高不过两米五,宽不过两米。这个尺寸比过去不超过两米的要求稍微放宽了一些,但没太大差别,基本还是方幅的作品多一些,中国画的手卷形式、册页形式、传统的装裱形式得不到展现。当然这与现在的展览方式有关。但是传统形式的美是无可替代的!还有,一些画家这些年画了一些大型历史题材的作品,因为尺寸超标,在这次展览中得不到体现,这个问题可能别的画种也存在。全国美展既要检阅五年来的创作成果,但是五年来最好的作品却因为尺寸超标等原因不能参展,入选的都是新作,比较遗憾。我觉得,这五年里创作的最好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国古代文明历史题材作品,如果看准了十张八张的好画,可以特约来参展。
  我主张画家不要为美展画画,五年里只管潜心画画,全国美展到了,便挑一张最好的交出去,这样符合艺术创作规律。
  发现问题,积极改进
  对全国美展除了总结成绩外,还要总结问题。通过这些作品看创作中有什么倾向、什么问题。通过这次评选,我看起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从生活变为艺术的过程当中,利用照片的作品太多了,作品有照片感,写生感很少。很多画家已经不再用速写本了,而是用照相机来代替。其实照相代替不了写生。造型能力强的画家,参考一下照片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造型问题还没有解决的画家,直接用照相机,就疏忽了对造型能力的锻炼。在这方面,人物画尤其突出,山水、花鸟画也受照片影响,自由想象、“三远”、自由地观看自然的意境没有了,看作品就像看照片。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都用照片来代替绘画,还要绘画干什么?那就搞全国摄影展好了。
  另一个问题是,既然是中国画的展览,中国画的底线还是要考虑的。我看了很多年轻人的作品,感到这方面仍然是他们的弱项——传统基本功不够,笔墨不够,书法好的很少,能写两句题词的几乎没有。有的画看上去意境很好,采用焦点透视的风景写生,但近处一看,笔力没有,线条没有。这样的作品有几张倒也没什么,但是不能形成一种倾向,还是要坚持中国画的主流。
  应该通过这个展览发现一些问题,并把它们总结出来,使年轻画家受到教育,在创作当中得到调整。比如人物画画家对人物个性塑造不够。我前不久写过一篇小文《把人当人来画》。你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式地“采风”,而不是认真地深入生活,周围的人就不能活在你的心中,你就不能迁想妙得地把他们调动到你的画中。你对生活认识的深度不够,你的画深度就不够,就缺少灵魂。一张人物画如果对人物的灵魂、个性形象塑造不够,画家就没有完成他的基本课题。
  山水、花鸟画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天人合一”的框架下,21世纪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课题,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还没有太新的表现,只有些个别的图式、样式上的变化。光有这样的变化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内美的深度上做更进一步的努力,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
  我参加全国美展评审工作基本上就这样一些感受。成绩应该肯定,问题应该找出,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不断推进美术事业的发展。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中国当代书法家网
www.chinasfj.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5-3 13:56 , Processed in 0.17768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