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信专家,你懂的 □马凯臻

[复制链接]

1177

主题

653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0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7:1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信专家,你懂的

□马凯臻

  最近,微信的“朋友圈”发出一组题为“世界各国开会”的纪实性图片,都是一些国家的高层会议上发生群殴的窘事儿,可笑得很。感觉编辑者用心的是,末尾那张图片上的会场倒是“和谐”得很,与会者个个东倒西歪,昏然睡去。猜对了,这是中国的一个会场!面对这一点睛之“图”,我一时竟无法判定,是人家老外可笑,还是我们自家这点事更可笑。幸好,这关头我莫名其妙地将思维岔去了一边,毫无逻辑地想起了最近闹腾得挺火的一件事——《功甫帖》之辩。
  好吧,那就先说说《功甫帖》。《功甫帖》的真伪问题其实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我——也许还有其他人还是觉得,这事儿怎么看都学术不起来,它的出现,不过就是大众娱乐消费的菜单里又多出的一道菜。这样想事出有因。之前,我们已经被收藏界、文物界里的专家们忽悠多次了,从2001年的石鲁假画案,到2011年的金缕玉衣造假案,再到2012年汉代玉椅的无中生有案(也许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这些耸动一时的江湖表演,哪一出缺了专家们洋相频出的推波助澜?应该说,像我这一类人对专家群体的不信任,都是专家们以其不自重的行为对我们培训的结果。所以,这次遭遇《功甫帖》之辩,我便习惯性地以为这不过又是一场连倒掌都不配享有的闹剧。本来,在《功甫帖》的问题上,只要相关专家们认真对待,严谨操作,这是一次让社会重新认知其整体形象的机会。可惜,这机会让专家们又一次错过。比如,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在没有亲眼目睹《功甫帖》原件的情况下,就匆匆在媒体上发表定论,称其为“双钩廓填”的伪本。这事的确奇怪。在上述几个案例中,深涉其中的专家虽然收了事主的银两,但他们起码还围着假东西有模有样地转上一圈。这回可好,上博专家连这一关都省了,面对落落空堂,直接拍响了“惊堂木”。这样的“果断”,固然排除了专家与事主存在着互惠的利益关系,但同时会不会又诱使大家去想,这其中有无“恩怨”关系呢?
  再看为《功甫帖》辩护的一方。前段时间,《功甫帖》的买家为应对“伪本”之说,在北京做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几位专家到会宣布了《功甫帖》鉴定为真的结果。说心里话,面对《功甫帖》,我对其真伪已没了兴趣。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专家们参与市场狂欢的积极心态与面对信任危机的习焉不察上。我想表达的是,正方的新闻发布会虽属于一般应对危机的常规做法,但这种由专家挺身而出为利益方代言的行为却显鲁莽。对利益方来讲,邀请专家的介入只有收益没有损失,可对受邀专家来讲,却在不自觉中放大了潜伏在大众中间对专家群体的信任危机。为什么?分析前面提到的几起造假案,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利益方操纵一个发言平台,拉一帮口径统一的专家,做出一锤定音的结论,以迫使社会认同。用这样一个极易产生猫腻的操作方式,无论是用于学术问题还是非学术问题都不是恰当的。我认为在《功甫帖》的问题上,专家们最重要的是保持中立,并在此立场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试想,如果当年的石鲁绘画、金缕玉衣等作假者,不是花钱雇一帮专家在一个并不中立的平台上发表同一声音(更有甚者,前者在北京找来一帮专家开研讨会,居然将石鲁的家人拒之门外);同时,有关专家也拒绝在这种由利益方组织搭建的发言空间里表态。还会有后面的诸多笑话吗?我不否认,专家们在一个共有的中立空间发言也会失误,但这种失误本质上属于学术上的失误,它是在社会容忍范围内的学术瑕疵,它绝然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大众对专家群体的道德信任。相反,专家们一定要站在利益方提供的平台上为利益方辩护,学术探讨便异化为商业竞争,专家的学术形象同时也会在大众视像中渐次衰竭。当然,我没有证据说在这次《功甫帖》之辩中,专家们拿了利益方的好处而挺身为其辩护。但在其行为上,我的确看到了专家们奋不顾身地向石鲁、金缕玉衣作假案的主动靠拢。实际上起到了帮助利益方拒绝另一种声音介入的作用。这种隔空叫阵的江湖玩法,即使专家的辩护是正确的,也让人看出了专家的职业精神的缺失。它与上述那些参与造假案的专家的行为一样,“异曲同工”罢了。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衡量,我才说身价5000多万的《功甫帖》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专家们的学术态度,以及他们应有的不被任何一方所雇佣的学术精神,这是无法用世俗的价值系统去衡量的。所以,拒绝任何利益方的盛情邀请,坚持在一个中立的学术平台上与意见相左者对阵,才是专家要做的事情。在这样的平台上,不要奢望一片和谐之声,哪怕是就像“朋友圈”里的那组“世界各国开会”纪录的那样,不同政见者相互叫骂,一阵撕扯呢——哦,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在看到这组照片后,我会脑筋急转弯,一下子想到了《功甫帖》之辩。我知道,在如此庄严的会场里斗殴是丑陋的,但我认为,这种丑陋总归是在一个民主且合理合法的平台上暴露出的问题,是摆在明处的丑陋。它远远要比一帮观点相同者,在一片和谐声中,得出一个早就在预料之中的共同结论更有价值。由此,我对那张在会场上群体昏睡的图片有了新的解读,我当然不知道图片所摄录会议的主题是什么,但我知道,这个会不但冗长,而且一定是只有一种不容任何人质疑的声音在萦绕。那么,回过头再看那组图片,其实最可笑的不是斗殴,也不是昏睡,而是画面上看不到的那种致人昏睡的“和谐之声”。
  让不同意见者在同一平台上,做不受任何利益方左右的各自表述,这是社会发展、民主进步的表现。这种表现本应该首先体现在代表着社会进步方向的学术界。遗憾的是,学术界却没有这样的自觉意识,其表现甚至落到了娱乐界的后面。浏览各地的卫视节目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及情感类节目有效地利用了民主表达的权利,如东方卫视的“东方直播室”,重庆卫视的“大声说出来”,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等等,其策划的基本要素,就是在同一问题面前,让不同的意见者在同一平台上当面锣对面鼓地各抒己见。节目中,往往因矛盾严重对立而火药味十足,其中当然也有不文明的表述,但其价值点就隐含其中,即正反观点平等,各有表达机会,同时,观众从中亦获取判断。当然,娱乐平台有它的局限性,为了实现社会围观效应,策划者也使了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但毛病虽有,可毕竟也是在这个时代民主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的大背景中产生的小问题。原来,我对这类节目倒不是十分地赞,可今天,在与类似《功甫帖》等一系列的案例比对中,它给我的启示得以豁显。是的,娱乐平台上的争争吵吵,却让观众产生些许严肃的思考;学术平台上的正儿八经,反倒成了大众消费的一道菜。我们的学术声誉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堪!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梁石柱. 男  .50岁
邮编:655600.
云南省陆良县同乐大道上段陆良中国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微信):15911475199
邮箱:15911475199@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4-29 11:48 , Processed in 0.16943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