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可缺失的“画外功” ——从齐白石自称“诗第一”说起 □李珂

[复制链接]

1177

主题

653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0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7: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可缺失的“画外功”
——从齐白石自称“诗第一”说起

□李珂

  北京画院作为全世界收藏齐白石作品和资料最多的美术机构,对齐白石艺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继出版《北京画院秘藏齐白石精品集》(4卷)《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10卷)之后,近期又推出了《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5卷)和《齐白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齐白石研究年刊》……笔者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献资料的拜读欣赏,不仅全方位地了解了齐白石的生平和艺术,也终于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普通“民间画匠”成长为“艺术大师”的最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画艺高超,而是因为他长期坚持修炼了扎扎实实的“画外功”——诗词、书法、篆刻三门艺术,尤其是在诗词方面具备了深厚的“功力”。
  众所周知,诗、书、印与中国画合称“四绝”,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结晶。但是许多人并未充分意识到,属于汉文学范畴的中华诗词,对于一个东方艺术家的培养、定型与提升,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换言之,在专业技巧熟练掌握之后,书画家自身的文化素质就是其能否成为“大师”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同样是山水花鸟,同样是梅兰竹菊,“大师作”与“画匠作”的品位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区别和奥秘就在于画家的文学修养和诗词造诣。孔子说:“不学诗,无与言。”苏东坡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齐白石的启蒙恩师胡沁园先生指出:“诗词文章是中华的灵魂。”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讲究“画中有诗”……表达的都是这个道理。
  齐白石对这门“画外功”的重要意义体会最深切,所以他在晚年回顾总结生平艺术成就时,肯定地宣称自己是“诗第一”。
  对白石老人此说,历来有许多人疑惑不解,也有人认为他是故作姿态、矫情卖乖——反正书画篆刻都出了大名,值了大钱,无妨再“曲线”把自己的诗才吹嘘炫耀一番……
  笔者认为,持上述观点的人,显然是根本不懂诗词,而且过于看重了艺术作品的经济效益、物质意义,有意无意地混淆了“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二者的界限。没错,在现实生活中,诗词确实很难直接“换钱买米”,但她是艺术家思想情感的结晶、精神心灵的寄托,其潜移默化的价值和作用是无法也无须用金钱衡量的,正如人的感情和灵魂,是永远不可以“标价”“出卖”的。
  齐白石一辈子卖画为生,表面看似乎是“以画养家”,其实本质上是“以诗养画”。试想,如果齐白石当初因家乡祸乱被迫拖家带口“北漂”之后,没有文化素质和文学修养,只是“当走狗”,亦步亦趋地模仿前辈画画刻印,题画诗也只会翻捡抄录古人现成作品,甭说进入“大匠之门”荣登“大师宝座”,恐怕没准儿真的要“饿死京华”了。
  纵观齐白石漫长的艺术生涯,还可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几乎在他的各个年龄段和关键时刻,甚至逝世后,都能遇到“贵人相助”(如雕花木匠师傅,乡贤胡沁园、陈少蕃,贵公子夏午诒,军界人士郭葆生,社会名流王湘绮,著名诗人樊樊山,艺坛泰斗陈师曾、徐悲鸿,日本艺术鉴藏家,国共两党领袖以及现任北京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王明明等等)。从表面现象看,似乎是齐白石的运气特别好,但探究深层原因,这些“贵人”“伯乐”们之所以乐于结交、热心提携、倾情相助,固然因齐白石才华横溢、技艺出众,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他淳朴真诚、谦恭儒雅的人格魅力和作品中富有的文化含量、浓郁充溢的“书卷气”所致。总而言之,还是要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文章的熏陶与滋养。
  白石作诗既有极高天赋悟性,也异常勤勉刻苦,据不完全统计,其一生诗作多达数万首。关于白石诗词艺术的具体特点成就,本文限于篇幅不做详细分析介绍,下面仅略举数例,读者即可窥一斑——
  白石诗题材广泛,举凡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和细微复杂的思绪活动,无不能入诗,且语言质朴通俗、感情真挚浓郁、韵味醇厚隽永,尤其题画诗更多妙语佳句,诗情画趣相得益彰。比如“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寥寥几笔便描绘出贫寒而温馨的乡居生活。在一次师友雅集时,初出茅庐的齐白石跻身官绅富豪之间,不卑不亢地赋诗:“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言简意深,鹤立鸡群,令众人刮目相看。再如卖艺时面对同行的讥刺嘲讽,齐白石巧妙地借《咏棕树》予以反击:“任君无厌千回剥,顿觉临风遍体轻。”表现了傲骨虚怀、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反衬出对方的卑劣猥琐。至于《雨耕图》题诗:“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棉花图》题诗:“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等等,皆俨然大气魄、大手笔,足可与古贤比肩了。
  樊樊山在《借山吟馆诗草·序》中说白石的诗“味中有味,意外有意”,无疑是非常中肯切实的评价。
  反观当代书画作者,包括一些有了大小名气的书画家,其文学修养、诗词功底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说句不客气的话,基本是小学甚至幼稚园水平。所以许多人作画很少有题画诗,即使有也都是抄录别人作品。还有一些人,明明自己只是“半瓶醋”,甚至连平平仄仄都闹不清楚,却热衷于在外行观众面前卖弄炫耀,骗取掌声鲜花,虽然自我感觉良好,毕竟难免贻笑大方、遗臭后世。
  前不久,京城某画馆展出一位声名显赫的美术界高层人物的“墨宝”,抄录的是那首流传极广的只有28字的唐诗七绝《枫桥夜泊》,他竟然写错了两个字!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把“月落乌啼”写成“叶落乌啼”——这显然就不是一般偶然笔误,而是真正的“才疏学浅”和“不学无术”了。
  眼下,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及其它因素干扰,传统诗词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令人忧虑。笔者推测,今后中国书画作品很可能就是诗词艺术赖以传承延续的主要载体和展示平台了,因此笔者希望和呼吁一切热爱中华文化、中国书画的人,尤其是以书画为职业事业者,都应该有一点使命感和紧迫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补上“中华诗词”这一课。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梁石柱. 男  .50岁
邮编:655600.
云南省陆良县同乐大道上段陆良中国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微信):15911475199
邮箱:15911475199@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4-29 11:28 , Processed in 0.15978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