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晓各体,博而后约”——学书14箴言(十)历代学书语录

[复制链接]

1177

主题

653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0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1:2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晓各体,博而后约”——学书14箴言(十)历代学书语录

                                                                                 

                         东汉:
    东汉 赵壹《非草书》
    ▲故其赞曰:“临事从宜”。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也。
    ▲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

    晋:
    西晋 索靖《草书状》
    ▲草书之状也:宛如银钩,飘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西晋 成公绥《隶书体》
    ▲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矩有则,用之简易。随便适宜,亦有施张,操笔假墨,抵押毫芒。彪焕缧硌,形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
    唐:
    张怀灌《书议》
    ▲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循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形,草又外其中间。无籍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识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张谚远《法书要录》
    ▲草书真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势未尽。
虞世南《笔髓论》
    ▲行书之体,略同于真。“游丝断而能续,皆契以天真......”。
    ▲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

    孙过庭《书谱》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畅,章务捡而便。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书之求能,且攻真草。
    宋:
    北宋.朱长文《续书断》
    ▲其正书,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有正人执法,面折廷诤之风;至其点画工妙,意态精密,无以尚也。行书黝纠蟠屈,如龙蛇振动,弋戟森列,自成一家。
    ▲自秦行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谨严,魏,晋而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惟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

    北宋.赵构《翰墨志》
    ▲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焕手妙体,了无阙轶。反是则流于尘俗,不入识者指目矣。
    ▲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
    ▲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俨立廊庙;草则腾蛟起风,振迅笔力,颖脱毫举,终不失真。

    北宋.苏轼《书论》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
    北宋.黄庭坚《论书》
    ▲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之妙处也。
    北宋.蔡襄《宋端明殿学士蔡忠惠公文集》
    ▲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
    南宋.姜夔《续书谱》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萧洒纵横,何拘平正?
    ▲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显,真须涵泳,一出于自然。
    ▲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跸蛹,一切变态,非苟然者。
    ▲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此虽出于古人,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别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尝乱其法度。
    ▲圆劲古澹,则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
    ▲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

    元:
    郝经《原古录》
    ▲大字虽大而小,小字虽小而大,正书须有草意,草书须有正笔。
    明:
    项穆《书法雅言》
    ▲随情而绰其志,审视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两字各异其体。草书之妙,毕于斯矣。
    ▲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齐为体,方正为用。正能含奇,奇不失正。

    清:
    冯武《书法正传》
    ▲直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
    梁献《学书论》
    ▲学书如穷径,先宜博涉,而后反约。不博约于何反?
    梁章钜《学字》
    ▲苏文忠公曰: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事行草。犹未能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吾士行曰:“隶书人谓宜扁”,殊不知妙在不扁。挑拨平硬,如折刀头,方为汉隶。所谓方劲古拙,斩钉截铁备矣。

    宋曹《书法约言》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侧。草书时用侧锋而神奇出焉。
    朱和羹《临池心解》
    ▲楷法与作行草,用笔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行草不以作揩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讫。楷须融洽,行草须分明。
    ▲小楷难,小草犹难。楷以法胜,草以神胜。法可勉强合,神非绝迹无行地,不能超脱八法之外,游行九宫之中。

    朱屡贞《书学捷要》
    ▲草书之法,笔要方,势要圆。最忌扛肩阔脚,体势疏懈;尤忌连绵游丝,点画不分。
    包世臣《艺舟双楫》
    ▲盖行草之笔多环转,若信笔为之,则转御皆成扁锋,故须暗中取势换转笔心也。
    ▲古人论真,行书,以不失篆分意为上。后人求其说而不得,至以直点斜拂形似者当之。
    ▲真书以平和为上,而骏宕次之;草书以简净为上,而雄肆次之。

    王澍《论书剩语》
    ▲以楷法作行则太拘,以草法作行则太纵。不徐不疾,官止神行,胸有成书,笔无滞体,行书之妙尽矣。
    范公勉《书法述要》
    ▲章草源本隶分,而下开楷法,用笔使转流速,较隶分省便,为汉代戕启章奏一种简易通行之字体也。
    ▲学篆博览古器真款识中古字,神气散朴,可以助人,亦知象形,指事,会意等未变之妙也。
    ▲隶书运笔有致,章法严明,学者应平心静气,痛下功夫,一笔不可偷苛。肉浮血露,方能势伟气壮。
    ▲八分为富于波磔之字体,汉人八分书,笔锋中出。

    刘熙载《艺概》
    ▲草书结体贵偏而得中。偏如上有偏高偏低,下有偏长偏短,两旁有偏争偏让皆是。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梁石柱. 男  .50岁
邮编:655600.
云南省陆良县同乐大道上段陆良中国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微信):15911475199
邮箱:15911475199@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4-27 09:42 , Processed in 0.1654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