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朴厚的问道--杜建民书法艺术释读

[复制链接]

1177

主题

653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0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09:3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朴厚的问道--杜建民书法艺术释读





杜建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精英班成员,国书会成员,云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2008年在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课题班进修及精英班接受沈鹏先生书法指导。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杜建民书法展,北京大学名家培训班教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魏晋气质,汉唐风骨,一直成为国人仰慕和推崇备至的经典。宋明以后至清及近现代时期随着朝代的更替,不同种文化的传播与吸收,人们内心世界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书法亦在此中大变革下呈现出的反叛、冷逸、孤高、甚有怪诞并存的复杂形态,并各领风骚。其追随者视其自身喜好、修养遴选自己喜好的风格,去研习、继承并开拓,而审美的不同视域,让原本就复杂的形态在表现形式方面也愈发的多样了,所谓的时尚与风格便是在多样变化的形式下,尾随多数人的时风而造就出一种又一种审美诉求及诉求过程。



当面对纷繁许乱更甚摸不清头脑的美感与要求时,书法家究竟何去何从,是往往于此,随波逐流的投其所好,或是标新立异,我行我素的所谓革新与创造,再或更愿意为广众接受与市场乐意的刻意效仿抄袭……,林林总总都无法回避书法在今天所面临的颓势与无奈,或许在此渐行渐远中,所有的形式和手段只能如此和而已了,即便是重塑与重新找回书法的传统更如遇“救命稻草”般竭力,但依然会不知所措而没有方向。
周原大地,一块面对中原河洛一脉相承,却又以另一种风格展现于华夏的文明,铭钤在商彝周鼎为礼,镌刻于石板崖壁为史,其厚重之势,洪钟大吕玉振金声。当记录的文字在艺术的幻化生成时,一种由书法血脉中强烈的文化基因造就个人的非凡气质,便自然而然也就顺理成章。



杜建民先生生长于此,其身体中必有一股三秦水土的凌冽与浑厚。他不善言谈,少了许如今书法家自我宣传与大肆布道的过场,或是穿梭于交际场中与粉丝们的谈笑风生。更多时是一份简单的餐食后,对于二十余年书法之路的孜孜以求。他的作品非如今王铎傅山更追怀素大开大合的行草大制,亦不是假托“二王”的一路的惺惺作态。不流行,不随行,甚有人“不喜”,总之他选择的是回到周原,回到历史最深处,回到书法、文字本源的一种浑厚朴实的问道,一种寻找我们这个名族文字文明、书法艺术太初与究竟的执着与探索。
若从技巧上来诠释他的书法艺术状态,杜建民先生作品始终如一地持守了书法线的的表现语言,线条遒劲圆融,灵动自在。无论是甲骨、金文、大篆都能显现出艺术家扎实的传统功底,甲骨创作,将现代图式审美与书法本体结合,突出了文字早期朴厚不雕大巧若拙的意韵。金文、篆书线条刚劲雄强,却无咄咄逼人之气。以专业的学术性的语言融汇在其作品中,呈现给我们的艺术形态,是其付出艰辛探索所取得的硕果。



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找寻到中国传统书法和书写的文脉,殷墟甲骨、中鼎铭文、以及赵之谦、邓石如、吴昌硕、齐白石等等那些先辈大师们的艺术营养,滋润着他成长,这也是我们能透过这些作品看出他内心审美述求品格的原因,他是一个正真探寻书法传统艺术的颂唱者和追随者。皆因于此,其作品不遗余力地对“太仆婴宁”的东方文化精髓进行描述,并将金石振烁贯穿其艺术实践的始终。



无论是甲骨对联条幅还是篆书榜书大字,在其传统书法的语境中,对文字若神明的刻画,都充分反映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最高境界的向往,而这种向往情绪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了其人书法点滴的创作中,并以诗性之美呈现,成为了其书写耐看、具有丰富的文人情怀的重要语素。那回溯本初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凝结庄重,是作者借融古叙今传递方式的细微描述。这种庄重的如史诗般的真情流露,无疑是其作品打动我们的重要品质。



诚如石涛所言:“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书法和绘画同源,即是创作者通过对现实的观照从而实现内在心性的物化与返璞。近来,有关当代书法的展览纷纷繁繁、目不暇接。遗憾的是,对于当代书法的关注却常常只关注于其视觉语系方面,很少从书法本身的本体和根本上去思考,若非片面地强调当代书法的观念性创造,就是主观地为其贴上“中国化使命”的文化标签,这样离开书法本身空谈问题,反而忽视了书法的纯粹。杜建民先生从鼎彝大器、摩崖刻石,到刻文砖瓦和断简帛书,不管是新发现或是再认识,那种大朴不雕、大巧若拙、气象浑穆、自然天成的风貌,深深地印刻在其作品当中。当然,古朴、天然、博大及雄浑之气,靠的是他的艺术气格;线条的浑厚凝炼、出入无迹及其体势的拙古奇崛,靠的又是他在大格局下对细节的考究。无论是书艺的笔法,还是古今的篆隶的技法,以及来自宗庙的甲骨以及来自于民间的碑板残瓦,都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它们的身上闪耀着中华艺术的道行光辉。这些,不仅给了杜建民先生极大的精神鼓舞,还为他提供了现实的参照文本,使得他在研究经典、探索现代、成就风格时能自在地涵养书法灵魂所应蕴藉的一切,渗透进激情、活力、创造力。



杜建民先生,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中,更多侧重于书法本身与自我的情感。他注重的是从自己的内心去感悟和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素养,并以不断开拓、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来创造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作为书法艺术虔诚的信徒,他以殉道者的足迹追求着心中不灭的信念。在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杜建民用最为朴实的情感,幻化为笔端无尽的可能去叩响艺术理想的大门,这便是他和书法的情缘与意义。




                 乙未岁首 杨瑾于昆明龙井街38号


                                                                            作者 :云南书画网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梁石柱. 男  .50岁
邮编:655600.
云南省陆良县同乐大道上段陆良中国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微信):15911475199
邮箱:15911475199@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4-29 15:47 , Processed in 0.1748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