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论 标草的普及与现代书法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0: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论     标草的普及与现代书法发展

        提起标准草书,没有人会陌生。始祖于右任大师更是被全世界书法人所认知。从于老1931年创办标准草书社至今走过了近80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标准草书凭借她“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特性,使很大一部分书法爱好者走上书法大家的位置,譬如毛泽东、胡公石、钟鼎文、廖祯祥、刘延涛、邵秉仁、尉天行、言恭达、陈墨石、许水德、霍松林、钟明善、张权、徐道海、郭继功等一批知名书法家。同时,也孕育了海内外一大批书法爱好者。可以说,标草的创制与推广,是国人的一大幸事,更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一大幸事。现代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标草;现代书法的繁荣,标草更是功不可没。然而,这一历程似乎太长太长,用了近八十年时间。标草推广、发展和应用之缓慢,中国书协责无旁贷。中国书协自成立以来,对于标准草书既没有高度重视,也没有开展相关赛事和活动,“标准草书”就像荒野中的一株小草,在风雨飘摇中靠着“大地”的营养顽强地成长着。
       笔者认为,现在的背景、时机和氛围均适合标准草书的普及与繁荣,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标草的普及必将牵引现代书法走上更加兴旺之路。
       一、标准草书的起源、特点和美学价值
       1.标准草书的起源 纵观中华文化近两千年来的演进,草书经历了民众普用到贵族专用、记事到艺术的发展过程。最初的草书是民间用于记事之用,到东汉时期,草书渐为艺术。因帝王的喜爱和提倡,许多草书家相继涌现出来,如齐相杜度、济北相崔瑗等。魏、晋时期,草书已远离了生活,为统治阶级所享用了。草书走向艺术之后,书体层出不穷,名称繁多,有蒿草、散草、小草、游丝草、飞白草、龙草、蛇草、一笔草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章草、今草、狂草。这三种草书,各自代表了草书的演绎与发展。自此,我国草书艺术之演进已登峰造极。然千百年来,草书难以普及与发展,究其原因,主要为草法不统一,制作方法各异,符号滥用,书写潦草,没有完善的组织系统,难识难写,完全脱离人民大众。对此,于老感叹:“吾国文字,书写困难,欲持此以自立竞争剧烈之世界,其结果则不遗必变,不变则全部落后,有必然者。就时间论,大禹惜光阴,陶侃惜分阴,时乎!时乎!其为圣哲所宝贵也如此!……文字改良虽仅为节省时间之一事,然以其使用之广,总吾全民族将来无穷之日月计之,岂细故哉!”
       于右任先生自二十年代末期开始研究我国草书,三十年代初期倡导标准草书。视草书标准为国计民生之大事,痛感千余年来我国草书之混乱,不易识、不易写、不易传之弊,决心重整草书,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1932年底,于右任先生在上海发起创建了标准草书社,并亲任社长。在上海各报刊登启事,广征草书碑帖包括古代草书大家千字文及各草书碑帖、手卷等千余件,然后组织书社同仁进行系统整理,终于在前人积累的零散经验之基础上发现了草书中普遍存在的共同“代表符号”。从而解开了草书古今难传之谜,揭示了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
       历代有关整理草书体制之论著甚多,主要是研究与搜辑的草书形体,介绍草法变迁等,至于草书之组织系统,草书的结构体系与法则没有确立,此为草书难以制作与普及之重要原因。于先生与同仁探究上述原因后,确立的标准草书一开始以章草《急就章》为张本,认为章草字字独立,又可以利用符号,有利于草书标准化及普及推广,后经过彻底考证,发现《急就章》有不少缺损,繁难字简化不足,部分字的草法落后而不一致,于先生决定放弃,又以《二王法帖》为范本,经过大半年的收集、考证、释文等工作后,又发现二王草书虽美,然部分文字当时及后来书家均有更进步的写法,另外考虑,提倡标准草书首为实用,其次为美艺,如局限于二王,将成重美艺而忽实用了,于是又将一部即将成书之《二王法帖》放弃。最后还是以古人相传的《千字文》为张本,领导同仁开始标准草书的研究与选字。选字的过程很漫长,选字要求很严格,每一字都是翻来覆去、研究了再研究,审查了再审定。
       标准草书《草圣千字文》的编定,时空范围广,上至战国,下迄晚清,涵盖隋、唐、魏、吴、晋、宋、明诸朝代。从近三百个版本法帖和千余幅古先圣贤之草书图录中初选前人草字达60余万个,经过筛选,再由于先生一一遴选圈定。所选千字涉及刻帖、墨蹟、拓片、曲策等达一百多种,从《急就章》、《月仪帖》、《出师烦》、《十七帖》、《书谱》、《怀素自叙帖》等草书各帖,到《淳化阁帖》、《锋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等大型枭帖,从新出土之《楼兰文字》、《流沙隧简》,到新影印之《古今尺牍》、《故宫周刊》,乃至日本刊印的《书道全集》,可谓应有尽有;涉及的书法大家一百四十多位,汉之崔瑗、张芝,魏之钟繇、吴之皇象,晋之索靖、王羲之、王献之,南朝之智永、唐之孙过庭、张旭、颜真卿、怀素等等,历朝历代名家尽收其中,直到民国之王世镗。搜集之广泛,选检之认真,古今未见。《草圣千字文》后的凡例、释例手书红字全在于先生指示下,由公石先生书写。
       在《草圣千字文》中所选历代名家前20名草字计647字,占标草千字文60%以上。其中王羲之、怀素、孙过庭最多,三人达405字。除历代名家之外,有77字在古迹中找不到满意的,则由于先生及同仁按“标准草书”原则,仿古意补写之,署名《草书社》,其书艺水平可与应选者相媲美。由此可见,标准草书是秉承传统,本于古人,而非擅立标准,任意拟定的。经过于先生及书社同仁历尽四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在1936年6月编定《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并由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出版发行。“标草千字文”的出版,一时震动了书坛及学术界,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时人称之《集字百衲本》。古之《草书千字文》不下百种,无一能与其媲美。
       2.标准草书的特点 1943年8月于右任先生曾在给大学生作《标准草书与建国》演讲中是这样定位的:标准草书是整理章草、今草、狂草三者而成的。“标准草书,有最重要的四个原则:一易识,二易写,三准确,四美丽。……代表符号是经,四原则是纬,于古人千变万化的乱丝中,为之整理条贯,一经一纬的织成,一丝不苟的标准草书,此谓之标准。”通俗地讲,标准草书是草字偏旁、部首的规范化、标准化。制作草书,偏旁、部首必须有严密的法则而统一规范,符合客观规律。“所谓标准,是拿古人的草法作标准的,从古先圣哲千余年的演进当中,归纳出来的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法。
       3.标准草书的美学价值 标准草书之美学关键是它在选择历代草书时既合六书之法,又要使之达到简化标准之规律。作草书首要法则在流畅,而标准草书劲健豪放,沉雄自然,有节奏,有旋律,终以中锋入纸为主,万毫齐力。着意于“点”“线”波变,以险、奇、简、净为美。有人曾请教过于老,如何才是美字?于老回答:“字活便是美”。
       纵观于老标准草书,绝大多数为字字独立,偶有连笔二三字,气势博大雄伟而带狂意,点画质朴而富有动感,劲节且似章草,厚实凝重而又流畅洒脱,拙巧统一,将“三草”熔为一炉,营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于体标草给人的视觉颇有速度感,似乎是奋笔疾书,但仔细观察,却又处处可见留驻之迹,形成体圆笔方的艺术形象,这与他的碑体楷书的体方笔圆,恰巧形成鲜明的对比。试观他晚年书写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神灵如飞的速度,与笔笔似弯钢的力度,交融一体,变化多端,意象万千,十分耐看,构成了独特的风格,艺术性极为丰富,调和了各种似相矛盾而又辩证统一的书法审美成分。从于体楷书的体方笔圆演变到体圆笔方的于体草书,说明其完全符合“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的书法理论。
       标草的另一特色是,寓巧丽于简约质朴之中,犹如茅台酒,看似清澈如水,品味则醇厚芳香,余味无穷。其简约之旨,正体现了他对作草提出的“四忌”:“忌交、忌触、忌眼多、忌平行”。同时,他刻意追求文字书写的削繁就简,强调以富于变化和形断意连的“应接”来表现巧丽、浓烈的一面。他对东晋以来风行的“一字草”和明清时盛行的“连绵草”,则取其理而摈其诘。 “威而不猛,亦是发人深省。盖媚如无骨,与夫剑拔弩张,俱失之也。”观赏他的行、草大字对联与榜书牌匾,气势磅礴,宏伟雄强,极富立体感,如苍莽崑崙横空出世,使人为之震撼!
       著名书法家王澄在评论于老书法时说:“此时之作品,精气内藏,已臻化境,碑帖之融合达到了高度的完美。于老将其一生研究书法之所得,将其一生修养学问之精髓,将其一生为世做人之体悟,也将其对后世之寄托和希望,全部融入他的书法作品。”早在上世纪20年代,便有“北于(于右任)南郑(郑孝胥)”之说,今又被尊称为“当代草圣”,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二、现代书法概况、面临的问题、传承与发展
       1、现代书法概况
        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中国文联系统内成立。
        1985年10月15日—29日,“中国现代书法首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黄苗子、张仃、王学仲、李骆公、王乃壮共26人的72件参展作品,同时成立中国现代书画学会。这次展览中,王学仲的《浮鹅》是用重墨在一片淡湿墨涂染过的半白半黑纸上书写了“浮鹅”二字,一反传统的方法,而借鉴了绘画的效果。随后,王学仲先生《礼赞现代书法出世》以及王乃壮先生《现代书法我谈》问世。“二王”文章的发表,标志中国现代书法的正式诞生。
       1993年8月18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了“首届中国书法主义展”,同时还发表了洛齐的《书法主义宣言》,此次展览活动被评为当年中国书坛十大新闻之一。
       1994年王冬龄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主持了“现代书法探索展”,参展作者均为中国美院历届书法毕业生,共12人提供了展品。这次展览形式较多样,表现出“现代派”书法的实验与探索性。
       1995年中国美院在杭州举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现代派”书法展――“国际书法双年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艺术家参展,这是一次声势浩大的“现代书法”的大检阅。
       1996年10月中国现代书画学会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二届现代书法展。之后,“现代书法”展览和研讨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 
       1998年陈振濂推出了名为“学院派”的书法展览。展览1月份先在杭州中国美院展出,2月份又到北京国际艺苑展出。在京展览期间举行了研讨会,人们有不同的评价,其中一个质疑就是“名实问题”。但身为理论家的陈振濂后来陆续发表文章陈述“学院派”的有关问题。他的文章批评了目前的“现代派”“是一种现代艺术形态,但却未必一定是书法形态”。他指责“现代派书法”是“泛艺术”、“忘记尊重书法的本位性”。“现代书法”的实验和探索,其宗旨是推进传统书法的变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正如王学仲先生在《礼赞现代书法出世》序言中所指出的:“现代书展”要求的是字的现代感,书法创作的新观念和书法作品的新面貌。
       2000年后至今,中国书法开始慢慢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国字头的书法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透明,也越来越公开,书法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的言行越来越统一,启功《论书法》、林散之《笔谈书法》、沈鹏《书法,在比较中索解》、陈振濂《书法美学》、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孙晓云《书法有法》、朱以撒《书法创作论》、郑晓华《书法艺术欣赏》等名家书法理论陆续发表。在国展入展的形形色色的书法作品中让现代书法开始走向“尚式”之风,现代书法由古代实用型逐步转向艺术欣赏型,书法作品也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靓。但,书法继承与创新之声仍不绝入耳,现代书法还只是刚刚起步,还需要更多的书家去摸索和探讨。  
       2、现代书法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书法艺术作为转型之一,也在经历着它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不仅仅是其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的现代转化,而且涉及书法本身在艺术形式、存在形态、创作心态、批评模式、研究方法乃至生产机制等等方面的全面转型,书法已经开始走进被商品化时代。书法理论家雪甫认为现代书法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书法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 二是书写从实用领域退出,书写人群及其社会基础的广度和厚度无可奈何地萎缩,对书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三是中国专职书法工作者队伍非文人化,文人队伍逐步放弃书法。以上三大书法难题,表明当代书法面临的生态环境是严峻的。
       3、现代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世界文化交流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流,新的文化艺术思潮开始冲击、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和审美习惯。我们要看到,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都市化生活的狂热,使人们对传统性书法的欣赏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电脑代替手写,给书法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网络书法的兴起,对于书法的交流宣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书法作品被商品化和市场流通的特点,将更好地促进书法兴旺发展。在新的文化背景下,要使现代书法更好地继承传统、创新和发展,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在全国大专院校和中、小学设立书法教育基础和标草专业课程,在全民中提倡书法素质教育,从多方面拓展书法的人文价值。
       三、标草的普及与现代书法的发展
       1、标草普及的优势  
       标准草书的确立,是中国文字史上划时代的一大贡献!是中华传统文化乃至草书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标准草书既实用又美艺,解开了我国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草书艺术难以承传与普及之谜。于右任先生为研创标准草书呕心沥血,而他却虚怀若谷地说,“这只是一个蓝图,伟大的建筑还要国人共同努力!”寄无限希望于后人。
       ――标草之美。标准草书,是从“三草”精英结合而来,以“今草”为主,俱重古今各家草法之长,骈合“部首”,创立“符号”,统一俱备,使其美观、合理。可见,《标准草书》从形、理、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是目前对草书整理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推广之快。自1936年6月《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问世近80年来,已蜚誉国内,远播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引起这些国家和地区文教界的关注。日本所编定出版的各体字典,其中草书就是采用的标准草书。《草圣千字文》自1936年印行至今,先后十余次修订,出版发行数百万册。其他有关标准草书如于右任临标准草书千文,书标准草书千文等,海内外出版已不计其数。
       于右任先生仙逝后,刘延涛、胡公石先生为标草的普及,呕心沥血,使标准草书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标准草书字汇》已先后八次再版,发行数十万册。并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宁夏、兰州、西安、南京、上海、杭州、台湾等地及日本、新加坡等国,举办个人标准草书展览,组织举办中外草书展、海内外书法展、中日书法展、于右任流派展等,使标准草书得到广泛宣传与推广。时至今日,我们在网络上搜索“标准草书”,即可得到760余个网站对其的相关报道。大众喜爱程度之高,由此可见。
       ――情操之高。标草创制者于右任,除标草自成一体,深受大众喜爱外,其自身道德修养、爱国爱民情怀、好学清廉之品行,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爱国济民1918年,于右任赴陜西出任靖国军总司令,由于地缘关系,余暇即四处访寻历代碑铭,先后从洛阳古董商和民间买回380余方北朝碑石及石刻墓志。1938年为筹建平民学校,于老全部捐赠给西安碑林博物馆。1962年1月12日,于右任于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1月22日又记:“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山要最高者。”1月24日,于右任在日记中写下了千古遗唱:“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好学清廉1930年1月19日,于右任在陜西写下五绝一首:“朝写石门铭,暮临二十品。竟夜集诗联,不知泪湿枕。”印证了于老在劳瘁国事之外,钻研书艺之精神。这段时期,于右任勤研北碑,溯及秦汉篆隶并融入晋唐书风,案头常置的有《三公山碑》等20余种碑帖和《兰亭序》等十余种字帖。
        于右任一生致力于革命60余载,历任党政军要职50余年,坚不置产,弥留之际,亲友僚属及其长子于望德一同开启于右任自用保险柜示于众人面前,只见多为生前日记书法及为三子于中令筹措出国经费之借据,一生清廉至此,令人肃然起敬。
        2、标草普及的背景
        ――现代书法逐趋成熟。现代书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管理、体制、评审、培训、活动开展等等方方面面已逐渐完善和成熟,中国书法已逐步被世人所认同、接受和青睐。
        ――中国书法申遗成功。2005年11月底,中国书法“申遗”工程启动;2007年6月26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中国书法”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院被确定为中国书法传承与保护的直接责任单位;2008年9月8日,“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工作全面启动;2008年9月底,“中国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申遗片及相关材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正式被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书法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国书法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书法发展势头强劲。书法的普及已越来越广,书法爱好者越来越多,在书法队伍中有高龄的老人也有年幼的小学生,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高层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市民。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书法学会等全国性的书法组织多达数十家,会员数万众;不同类别的书法网亦高达688家,网民点击高达千万次。十届国展一次收稿多达五万幅,参加人数空前,可见一斑。据有关网站初步统计:中国书法网等五家网站,成立10年来,已有注册会员近100万人,发帖达1500万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达8000余人,全国书法爱好者多达4000万人。
       ――书法已经走进中小学校和大专院校。近几年来,全国有近百所大专院校开设书法教育专业。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学院等院校招录书法博士生,书法博士也应运而生。今年8月2号,教育部下发教基二[2011]4号《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今年秋季开设书法课。同时还就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各种青少年书法活动越来越多。书法教育的普及,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书法快速发展。
       3、标草普及与现代书法的关联
       ――标草普及对于现代人识草通草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书法的发展,草书艺术之演进已登峰造极。然千百年来,草书一直难以普及与发展,究其原因,主要为草法不统一,制作方法各异,符号滥用,书写潦草,没有完善的组织系统,难识难写。标准草书则从形体不定、纷繁复杂的众多草书中总结出了草书的造型规律,确立了代表符号、形联等草书的组织原则,界定了习惯字、符号互借的适用范围。正如刘延涛所说:“于极紊乱复杂之中,求出其极清晰严整之演变规径”,“表例条贯、晤一通百。”书法家郭继功对标草这样认为:“我学过于体书法,并非只学‘标草’,和那些扯虎皮做大旗的人有别。于右任把草书四个标准化,即易学、易写、标准、美丽,一点没错,当今习草书既是各家各贴有异,但也不可胡乱涂抹,写出的是‘天文’,而非‘草书’,习书易让人可识可读,在一定的‘标准’之内。否则便被置之‘草书艺术’之外了”。西安美院书法教授贺文荣称:于右任“标准草书运动”首先对于研究我国草书的形体很有价值。其次,从学习书法的意义来说,“标准草书”的标准形体和“标准化”的观念和方法对于我们识草、通草价值很大,尤其对草书的初习者价值更大。书法家李鸿民撰文说:我研习“标准草书”,自1984年秋天起,经淮阴画院书法家刘田一先生指点,开始临写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此后,作为日常功课,经年不辍,一步一步走进了“标准草书”的艺术殿堂。
       标准草书从诞生起,就具备了“易识、易写”的天性。
       ――标草普及可以进一步扩大书法爱好者队伍,为书法大繁荣奠定基础。在中国,所有华夏子孙都特别喜欢自己的文字,对书法家的作品狂热崇拜,上至君王下至平民,把书法作品悬挂在家里作为一种荣耀和素养的标志。想写字的愿望特别强烈,但大多苦于无从下手。标准草书的普及,正好满足了广大普通百姓识草通草到写草书的愿望。毛泽东主席在繁杂的事务中,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古代书法,但他凭借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开启了书法之路,成为了一代草书大家。这是一个典型的生动的书法家成长的例子。另外,标准草书相关书籍出版后一版再版,足可以说明喜欢标准草书的队伍之庞大。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标准草书呢?说明“准书法爱好者”众广,只要有一座架起他们与书法的桥梁,他们就会走上书法这条看似轻松却需百倍付出的艰辛之旅。广大“准书法爱好者”的加入,必将为中国书法的大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
       ――标草自身可以丰富发展。标准草书也不是完美的,在字的定形、标准的确定、规范的建立等方面还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改进之处。但自创制以来,一直在不断被完善、改进、丰富和发展。笔者认为,它从诞生到受众接受和喜欢,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存在的东西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既然它已经成为现代书法的一部分,我们就要正确对待和接纳它,然后不断推进其丰富和发展。在看待标准草书上,一是不要把标准草书等同于于体草书。以为推行《标准草书》就是拿于右任的书法风格统一天下的草书。二是不要把草书标准化当成草书风格的单一化。草书标准化是为每一个草字定形,但并不限定其艺术本质的发挥。我们看一下楷书就明白了:楷书的普及与统一早在唐代以前就完成了,但照样会在唐代出现像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徐浩、颜真卿、柳公权……众多风格各异的书法大师。可见字体的标准化并不妨碍书体艺术性的发挥和书法家艺术成就的创立。三是不要把标准草书看成是既成不变的教条。认为标准草书就是标准,不能改变。其实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彻底成功。它必然需要许多人不断的努力,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研究中不断完善。标准草书也是这样。目前,标草的书法风格还仅限于于右任一家,所以在书写实践中还有许多可以进一步发展的书法要素和艺术发展方向。这些都为我们的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许多像于右任这样书写标准草书但风格各不相同的书法艺术大师的出现。
       ――标草造就了许多书法大家。自标准草书创制以来,被许多书法爱好者所喜爱,他们从标草起步,逐步成为了书法大家。如毛泽东、胡公石、邵秉仁、尉天行、言恭达、陈墨石、郭继功等。在他们身上有着很多与标准草书的故事。如一代伟人、草书大师毛泽东主席非常看重于右任先生的书法,有着多个与标准草书的故事――据王鹤滨回忆:毛泽东1948年3月在陕北米脂杨家沟的扶风寨练习书法时,写字的大石桌上就一直放着一本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字帖,而且是打开阅读翻卷着放在那里的。――据陈秉忱回忆:1958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写给秘书田家英的书信说:“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典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片(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问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何,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徐涛回忆:他曾向毛泽东请教如何学习书法并表示想学草书。毛泽东问:“你是学草字还是草书?”毛泽东又说:“草字是草字,草书是书法。一字之差大不一样。”徐再问:“那怎么学?”毛泽东说:“第一要多看贴,第二要练习。写多了就熟悉了。”然后,毛泽东给徐涛介绍字帖时建议先学《标准草书千字文》。徐又问:“还有什么‘标准草书’?”毛泽东说:“就是于右任编的那一本。”这说明一代草书大师毛泽东,在学习书法时,也是经常学习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或者说毛泽东就是从学习于右任标准草书开始他的书法人生的。
       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酷爱书法,对标准草书极为爱慕:“于先生通过他的笔墨将自己的个性、气质、才能及修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书作才堪称名副其实的上乘之作,观赏于先生的书法作品就仿佛超脱了尘世,在仙境中翱翔。”
       于老曾言:“科学进步,文字亦简,印刷用楷,书写用草,习之者,皆道其便。”可以说,标准草书为我们开启了一条有效的书法之路,只要我们正确去对待它、丰富它、推广它,标准草书的普及就不是神话。而标草的普及,必将牵引中国现代书法走上更加兴旺之路。



参考书籍和文章:

《跟毛泽东学文》周宏让 红旗出版社

《于右任书法技法》钟明善 浙江古籍出版社

《于右任标准草书字典》沈道荣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于右任标准草书教程》于右任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标准草书要领》张權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通用汉字标准草书字典》徐海道 浙江古籍出版社

《国人必知的2000个书法常识》周晓孟 万卷出版公司

《林散之笔谈书法》古吴轩出版社

《启功论书法》文物出版社

《中国书法100年》 杨吉平 山西人民出版社

《于右任先生书法》三秦出版社

《于右任标准草书符号》于媛 金盾出版社

《论于右任的标准草书》蒋思豫

《标准草书10年回顾与展望》 陈墨石

《试论标准草书留给我们的创造空间》李松明

《我与标准草书》李鸿民

《对于右任草书标准化运动成败的讨论》贺文荣

《中国书法面临的环境及前景分析》雪甫

《中国书法的现代性问题》张兴成

《论现代文化下中国书法的危机与对策》韦志远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中国当代书法家网
www.chinasfj.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4-20 22:23 , Processed in 0.1495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