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准草书”的意义与传承刍议---- 魏春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20: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准草书”的意义与传承刍议

                                                                               魏春雷


      上世纪20年代末期,于右任开始致力草书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可谓“标准草书”实际上的发轫期。
      于右任讲,“所谓标准,是拿古人的草书做标准的,是从先古圣哲千余年的演进当中,归纳出来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法”,“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民族传统之利器”。从于右任的阐述可以约略看出,他的“标准草书”理想,并非在书法上开宗立派,而是着眼于文字书写的改进,“标准草书”的制定、推广,初衷是实用,要抢时间、争速度。在这个意义上,在于右任之后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对汉字快写的探索与“标准草书“可谓殊途同归,而“标准草书”确是开风气之先了。
       在保证文字的可识别的基础上,求快求美,选定草书并且以历代草书遗迹中采撷字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据自己的书法研究与实践,于右任认为作为书法的草书,草法多样,学与用都不方便,如果直接拿来推广,不啻以书法家标准要求一般学习者,要想收到预期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对草书的整理便成为现实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右任1932年集合有志于草书改革的人士胡公石等在上海创立了标准草书社,亲自主持和领导草书社,进一步对历代草书作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标准草书”选字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以《千字文》为文字内容,在历代草书遗迹中选字(个别字为于右任书写),“唯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唯一希望也”(于右任)。虽然如此,这“标准”与“草书”,仍然不乏理想化色彩,所以人们对“标准草书”的兴趣,大部分还是以书法角度观照,而于右任及其同仁多年对“标准草书”体系的制定与完善,其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草书“法”的整理规范,从而为书法爱好者掌握草法进而走进草书殿堂开了方便之门。
       郑板桥说“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于艺术创作,自然应该有这样的气度,而对于学习者,兴趣却不能不放在既成的“格”上。王羲之一代书圣,功臻化境,神龙变化,无迹可寻,后世学王者仍以某笔某字来自王羲之某字某帖为荣,怀仁《集晋王羲之书圣教序》,弘扬典范之功,不可谓不高,此定“格”之一例。苏轼、米芾天赋奇才,入古出新,自作主张,风采卓荦,傲视千古,吴宽、米友仁继起,条分缕析,以为典范,亦定“格”之例。对于学习者来说,径直学苏轼、米芾,以其变幻莫测,难以措手,而自吴宽、米友仁入手,于学成规矩颇得便利。向“高标准”看齐,自“低要求”入手,循序渐进,不失为可行之路。
       对照于右任与其追随者书法,不难看出天工人巧之别。于右任的“自然”,后学者则是“必然”,也是定“格”之一例。于右任草书既能以历代遗迹为范本,又在北碑上用功,于右任有诗曰:“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可见他在北碑上用功之勤。他写北碑求自然、重气势而不斤斤于方圆刻画,但不染流弊,重用笔而不屑刻画方圆为碑学开一生面。他认为,“写字无死笔,不管你怎样的组织,它都是好字,一有死笔,就不可医治了”,“‘二王’之书,未必皆巧,而各有奇趣,甚者愈拙而愈妍,以其笔笔皆活,随意可生姿态也。试以纸覆古人名帖仿书之,点画部位无差也,而妍媸悬殊者,笔活与笔死也”。他认为“书法无他巧,多写便工”,讲求自然,“平时我虽也时时留意别人的字,如何写就会好看,但是,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是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一个人的字,只要自然与熟练,不去故求美观,也就会自然美观的”。虽然于右任于北碑用功甚勤,但笔下绝无对斧凿痕的描摹,而是振笔直书,磊落大方,与世俗写碑判若霄壤。他的草书已经对历代诸家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自然不必再走回头路,而后来的“标准草书”学习者,不受于右任影响的着实不多。也可以说“标准草书”其“标准”可以作为学草书的津梁,心领神会,落在虚处;而实践上,其实处即“草书“本身落在于右任草书上,以至于很多人在很多情况下提到的“标准草书”,已经与于右任草书不分彼此了。也可以说,于右任草书在实际上已经成为“标准草书”范本。于右任之后的“标准草书”学习者,把于右任草书定“格”,以便于初学,也是顺理成章的。对“标准草书”的规范与完善,胡公石毫无疑问是功不可没的。
      在书法实践上,胡公石多以“标准草书”示人,可以说是于右任“标准草书”理想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坚定的传承者。1984年6月,胡公石倡导重新创立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并兼任社长,组织有志于“标准草书”事业的同道友好,从事“标准草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努力加强国际与地区间的学术交流,开创了“标准草书”事业的新局面。胡公石在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的基础上,整理和编写了《标准草书字汇》,又邀请海内外同门编辑出版了《于右任先生手札》,书写出版了《胡公石标准草书草圣千字文》。从风格上看,胡公石草书踵武于右任是毋庸置疑的。胡公石对于右任草书的传承是有选择的,在字形上,无论作为书法家的于右任的草书还是作为草法规范的“标准草书”规范,无论如何是含糊不得的。在用笔上,胡公石对于右任感性化、情绪化的表现心向往之,而笔下却非常理智地放弃了,这无疑是明智的,感性化、情绪化的东西是非“法”的,是不可捉摸、不比模拟的,真要规行矩步,必然东施效颦、画虎类犬。胡公石对“标准草书”的理性梳理与笔下的理性实践,不惟在理论上也在实践上为“标准草书”学习者做了示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性”,胡公石草书不但在风格上与于右任拉开了距离,也为之后学者追根溯源提供了可资借过渡的阶梯。胡公石草书不复于右任的汪洋恣肆、不衫不履,而以文质彬彬、恬静文气见胜,以至于很多作品,无论字形、笔法还是气息,都让人很容易地联想到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于右任草书与怀素《小草千字文》渊源极深,胡公石直接或间接(经于右任)得其滋养,并不奇怪,而风格上的主动选择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怀素到于右任到胡公石,从怀素《小草千字文》到于右任草书到胡公石草书,其间的传承轨迹,对后来学者应该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中国当代书法家网
www.chinasfj.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5-6 00:51 , Processed in 0.1583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