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苗培红访谈

[复制链接]

1177

主题

653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0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22:0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苗培红访谈


  苗培红
  又名培轩,号子牛
  1949年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采访时间:2013年6月10日上午
  采访地点:北京苗培红工作室
  记 者:苗老师,问您一下,您是从啥时候开始接触到书法的?
  苗培红:写书法,过去小的时候不叫书法,就是写字吧,从一上小学,七八岁开始就写大仿。我印象中,家里有一抽屉字帖,印象最深的就是柳公权、颜真卿的唐楷,还有王羲之的草书《十七帖》。后来我参军以后回去找,找不到了,小的时候家里就有这个帖,上学就比着写。我父亲和我一个叔叔毛笔字写得非常好,所以从小对家里这些都有深刻的印象,受到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记 者:那当时您临摹的时候也是从楷书入手吗?苗培红:当时我临摹的主要是颜体和柳体,我印象是这样,这个写得比较多,一般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可以说写大仿我在班里写得是比较好的,当时我印象老师给画的红圈比较多,基本上都是红圈,所以我从小很喜欢书法。
  记 者:我在网上查您的家乡是山东的邹平县,这是全国第一个书法之乡,你们那儿可能会是练习书法的人比较多,这个对您有没有影响?来自您家庭之外的。
  苗培红:可以说我们县的书法氛围不是现在才有,因为我们山东邹平,也是受齐鲁大地文化的影响。我们邹平县还是范仲淹的故乡,所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以及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学文化的故事在我们县都传为佳话,都成为教育子女刻苦读书学习的楷模。邹平这个地方是齐国古都,齐国的文化传统还是非常深厚的。我们县学书法的人非常多,中国书协会员有十几个人,乡镇都成立了书法家协会,中小学生都学书法,一些农村的社员也练书法,所以很小的时候,过年家家户户写对联,而且写得很好,其中写得最好的是村里同姓的哥哥,而且写得很规范,一看就是书法作品,而且很多人都写,所以受到很大的影响。
  记 者:苗老师,您好像对“二王”情有独钟,这是因为什么?
  苗培红:学“二王”,我是从七八十年代开始。我认为,“二王”是最高的,是学书者的高峰。所以说我们学习就要从最高处学起,你说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一些大家,这些大家他们也都是从王羲之那里来的,我们学米芾,学苏东坡、董其昌,他们也是学“二王”的,如果我们再学他们,到最后还得要追溯到“二王”,所以说起点要高一点。因为第一,“二王”是最高古的,从高处往下走,“二王”的东西吸收了,慢慢的你路子就可以更宽了,后人的这一家与“二王”相比,路子是窄的,而且“二王”的东西是始终学不完的,到现在我觉得还有些东西没有完全吸收和掌握。王羲之的小楷、小行草、行书,该学的东西太多了。第二,我最喜欢的就是前人的神韵,就是“二王”书法的这种神韵、这种气息,我觉得是最美的。所以王羲之的书法,我们一看就是中和之美,中和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刚柔相济,不偏不倚,它有柔美的地方,也有刚强的地方,清秀又典雅。所以王羲之书法的这种神韵,可以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说儒释道的文化在他的书法里面都体现了。他这种神韵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有清净自然,有道家的东西,又有佛家的东西,又有儒家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完美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我觉得学这样的书法,可以说是学不完的,始终是有新东西需要你掌握。以前我就觉得学他的行书《圣教序》,你写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你不断地学,就会不断地感到有需要掌握的东西。另外他的小楷、小行草、草书也一样嘛,所以有人说你这样不断地学,这不成书奴了吗?我认为一个书法家,你不当书奴,你绝对成不了大家,你老想走捷径,老想现在就要创新,我觉得你这种创新只能是你自己认为创新,要让社会承认你创新,那太难了。所以要做到让社会承认你创新,首先你要认认真真地继承,扎扎实实地继承,你的基础深厚了,你的根基扎实了,你的功力强了,创新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故意苛求的东西。你说要创造什么东西,反而不见得是创新,所以说我认为继承与创新,关键的是要继承,不能刻意地去搞创新,刻意的东西它不是创新。
  记 者:苗老师,我跟您确认一个问题,就是您进入书法全面学习的阶段,您就是追溯“二王”吗?
  苗培红:对。
  记 者:因为我采访其他的书法家,他们一开始就是像您刚才介绍的从米芾、董其昌学起,先学习他们,然后再直接学习“二王”,他们有这样一种过程,看来您还是挺高明的。
  苗培红:我就是先从源头开始,不断地来学,不断地来吸收。
  记 者:苗老师,您好像擅写小楷是吧?
  苗培红:小楷也写,小行书啊、小草啊,也写,我觉得这些更能体现“二王”的风格和特点。
  记 者:您选择写小字跟性格有没有关系?
  苗培红:我觉得这个关系不大,因为小的东西它更代表着文化气息,书卷气强一些,因为我追随的东西,就是文气的东西,书卷气浓点儿,从个人的性格上,我不是那种急躁的情绪型的,还是比较静的。所以写的东西和追求的东西,它和这种性格是有联系的。尤其是在这个现代社会,真正地沉下心来,用一种清净心在学东西,比较难。正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这种精神,就需要这种做法,尤其是写点小东西啊,更能让你把心静下来。再说要写一篇比较长的散文,抄一篇经,上万字,你不静下心来就写不好。我也写过很多,所以这些实践证明,写小字既提高了你的书法艺术,也使你的心更加清静了,身心健康,这个是有好处的。记者:苗老师,我也采访过几个书法家,他们有些人一直强调展厅的特点,也就是说放在展厅里那种作品,他们的观点是,要写大字,而且不要写那种细的条,字要大,而且尺幅要大,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您的字是小字,但是您当然可以写大尺幅。关于放在展厅里的作品应该强调表现力的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苗培红:现在强调展厅效果,强调视觉的冲击力,可以说现代人和古人的区别就在这里,说现代人超过古人,超过古人什么呢?大幅的作品,展厅效果,有冲击力,这一点可以说是超过古人了,古人过去没有这个,现在我们搞展览,好多人喜欢这种形式。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你有这种驾驭能力,那当然更好,因为现在人们的需求也需要这种有视觉冲击力的、大的作品,但是我觉得书法它不能都搞成这样,有人喜欢写大字,有人喜欢写小字,有人喜欢写狂草,有人喜欢写小草,这个就是个人的艺术追求不同。你不能说写大字都是好的,写小字都不好,这个个人追求不一样。写这种小字、小行书,写“二王”这种风格比较强的,过去人写得很多,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这样写,到了2000年以后,有一部分人就变了,就开始写狂草,写大草,认为大草最难写,大草最能体现一个书法家的才艺、才华。但是任何东西都要因人而宜,任何的艺术都要以你的基础来作为根基。如果你过去写行书、草书没基础,你突然就开始搞,我觉得这个基础就不牢固,写出来的东西绝对是不伦不类,至于说好坏,让别人去评说。谁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谁欣赏什么就写什么,因为书法的各种书体没有高低之分,你说隶书好还是楷书好,还是行书好,还是草书好?都好,只不过是你欣赏什么。我认为不管你写大字也好,写小字也好,不管什么书体、字形的大小,关键是你把它写到位,把它写得有法度,写得美,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标准。不是说你写什么都好,大家都去写草书、写狂草,书法它不是光狂草,楷、行、草、隶、篆都有,哪一种书体我们把它写好、写到位了,写得非常完美了,有个人的风格特点了,写出来大家都非常欣赏了,那我认为就达到目的了,不见得说大家都去干什么。
  记 者:苗老师,您觉得您书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或者说您着重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书风?
  苗培红:我追求的刚才说了,我从一开始学就是喜欢“二王”的东西,我也是追求“二王”的书风,认为“二王”的书风清秀典雅,刚柔相济,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它就是不偏不倚,它既有柔的东西,也有刚的东西,它始终是走在一个中间的路上,它不走向极端,这种美就叫中和之美。所以说我追求“二王”,就是做事、做人我们要完美,书法我们也要追求完美。它确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释道的这些学问、圣贤文化都在里面。所以说我们学“二王”的东西,就和中国的文化内涵结合得更紧,我是这样理解的。
  记 者:那就是说您笔法啊都和“二王”是比较相近吧?
  苗培红:我与“二王”的笔法、结体,是比较相近的,因为一开始学习“二王”,你首先就要临帖嘛,我始终主张,临帖一定要精临,就是非常精细地、准确地练习,这就是说在初学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那些基本的东西,一定要学习到位。这样,你做到了以后,你就把“二王”的用笔特点,如王右军这个右,这一横的起笔是从哪个角度起笔,起笔以后怎么行笔,怎么收笔,这些基本的东西掌握了,就是你在开始临帖的时候一定得掌握。你要不掌握这个,你写的东西就不像。我有好多学生、学员,他们经常问我说:“老师,怎么我写了这么多年了,老写得不像啊?”我说:“你最根本的问题,一开始你就没有打好基础,你一开始临帖的时候就不认真,就没有完全按照他的用笔的动作,起笔、行笔、收笔的动作来做,没和古人对话,你是按照现在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它根本不一样。它的起笔的动作、角度,这个点画的关系位置,它就不一样,你这个字写出来像吗?根本不像。”当然,你到了有一定的基础,写了多少年了,很熟练了,再临帖,就不能说是精临了,就是意临,这种意临就要取它的那种势,取它的那种意,取它的那种韵味,那种神韵,它以书法作品所表达的那种意境是什么,高层次的临帖是这样的。所以你初学临帖与老书家临帖以汲取古人的东西,它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好多学生都犯这个毛病,他一开始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吸收古人的东西,形成了痼癖以后,怎么纠正也不好纠正,难度很大。你说他意临吧,他出不来那个味,那种神韵出不来。这就是煮夹生饭,走弯路。所以说有好多学生,经过一年的调整,慢慢地他才体会到自己过去乱写、瞎写,用功不少不得法,所以这是他们提高进步慢的根本原因。
  记 者:苗老师,您之前谈到了,书法作品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觉得这个大家一是书法家,还有是观看者,就是我们大众,我可不可以理解雅俗共赏也是您所追求的?
  苗培红:书法的最高境界,那当然要越雅越好。不过,这个雅,我认为不能雅到令大家都不认识了,因为书法艺术是要人们来欣赏的。当然了,有人说虽然你不认识,但是从他整个一幅作品给人的气息来看审美感受很好,那也是一种境界,也可以说是一种追求,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书法艺术,它离不开汉字,离开汉字的结构,那就不是书法。所以要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那必须让大家认识你写的这个汉字,至于点画精到不精到,美不美,结构合理不合理,夸张不夸张,那是你在创作当中的事情。无论如何,你写出的东西要有法度,让人一看你写的就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学的哪一位古人的东西,这些东西从你的作品中应该能看出来。同时又要让人看出作品当中有你个人的各种信息在里面:你的修养、你的阅历、你的追求、你的性格特点等等,能从你的作品中看出来。但是无论如何,既有法度,又有个人的个性张扬的作品才是美的东西。它是让人看了心情愉悦的事情,不能说看后让人狂躁。我所追求的正如有的学生说:“在苗老师这个书法作品面前一看,心就静下来了。”因为让大家能够心静下来,这也是本事,也是一种追求。
  记 者:苗老师,我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您写书法应该有几十年了,您这几十年一直坚持写书法的原因是什么?
  苗培红:可以说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书法,当时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说写书法当书法家,也没这个想法,就是说把字写好,因为中国的字,汉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能把字写好,到过年过节时候能写个对联,当时是这种初衷。但是后来逐步地参加像全国展等等一些活动,对书法渐渐产生了兴趣,从而就始终把书法和生命结合在一起。我是军人,20多年前就是师职干部,如果我不追求书法学习,我在军队里的职务可能还有发展,但是我认为也是合情合理的,既然喜欢书法,那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喜欢,不管你职务高低,不管你仕途顺利或遇到挫折,始终把学习书法当做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这个年龄,当时有政治运动,刚上高中就不上课了,也没有大学考试了,我认为这种文化的缺失需要我们一生来弥补。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太好了,太多了,我们学好了文化,学好了做人,我觉得比什么都好。人做好了,什么都能做好;人做不好,我看什么都做不好。所以说不管你的职位高低,不管你有多少财富,我觉得首先是学会做人。在做人的基础上你写好字,那你就要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好圣贤的教育,加强自身的修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书法艺术才能源远流长。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梁石柱. 男  .50岁
邮编:655600.
云南省陆良县同乐大道上段陆良中国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微信):15911475199
邮箱:15911475199@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5-3 20:25 , Processed in 0.1737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