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阳中石:书法靠死练是出不来的

[复制链接]

14

主题

47

帖子

228

积分

硬坛精英

Rank: 5Rank: 5

积分
228

硬坛精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1 08:0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这是欧阳中石先生的一向观点。在这次访谈中,他指出,学习书法要从内容上开始的,对汉字的认知和汉字的表现要分清楚,必须要先认字才能说写字,这是学文化的第一步;至于怎么写、怎么表现不只是追求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内容,内容决定形式;而且,中国汉字表面复杂,不是简单一看能懂的,但一分析都懂;比如“母”字,女人都有孩子了,突出她已经能够喂孩子的特点,“女”字上点上两个乳房,这就成了“母”;男人的没法用形象的画表达,但他最大特点是种地,在田地里用苦力,所以“田”字下边加一个力字,这是“男”的特点;因此,汉字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展示的问题也很深刻,这就充分说明精研汉字的重要性,这是书法学习的前提。

  那么,如何精研汉字呢?欧阳中石先生认为,要用哲学思维来研究汉字;由研究汉字进而研究书法,哲学思维是不能少的,他常常把汉字提高到哲学的高度上去看。比如,他认为,汉字曾经被分成不同的部首,每一部找一个代表,像木字边、草字头,列出来要有二百来个;这等于把汉字做了一个分类,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大进步;就像康德把认识事物划出十大范畴,门捷列夫对化学元素进行了分类等等,都是了不起的贡献,我们的汉字分类也同样如此;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在认识事物上,早已达到了一个“类”的认识层面上;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各类字体才可以在历史演进中与时俱进,我们应该为祖先的这种哲学思维感到自豪。

  针对书法创作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欧阳中石先生指出,学习的时候是不要谈“我”,要看人家;创作时候也不要没有别人,应当把别人的拿来,把别人的好东西吸收并表现出来;所以,在艺术上,如果单一强调个性或共性,哪一个也不对,两者要共存共在;如果你的书法个性中越具有共性越了不起,光谈个性就沦为孤家寡人。而对于经典作品的吸收上,他提倡“笔冢墨池”般的临帖功夫。他认为,临习字帖实际上是在锻炼人的两个能力:一个是眼睛能力,看得准;一个是动手能力,要能把它表现得出来;眼睛要看得准,手才能表现得准。

  更重要的是,欧阳中石先生还提出了“打圆心”的书法教育思想,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他提出,“打圆心”就是抓住一点把它打透;而圆心就是一门学问、一种事物的最紧要的地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有的人学习王羲之和颜真卿,常常学习书法好多年了,一个字也没有写好过,就是在埋头写自己的字;所以,可以学多是一方面,但要抓住重点,如果会打这个最中间的圆心,别的就都会了。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4-19 23:06 , Processed in 0.1627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