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开鑫访谈

[复制链接]

1177

主题

653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0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21:5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开鑫访谈


  何开鑫
  1954年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遂宁市文联副主席、遂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采访时间:2013年6月
  采访地点: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工作室
  记 者:我们知道您从事书法创作已经有四十多年了,知青生活、部队经历、社会历练,特别是在边疆的经历,造就了您今天这样的一种书风,是吗?
  何开鑫: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文革”期间成长起来的,正是需要读书的时候,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对我个人来讲,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也历练了我们,比如说我的书法爱好就是在这个期间形成的!记得我们县有个老先生,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魏碑行书,非常吸引我,所以他每次写专栏或大字报,我都反复地看,甚至经常忘记给父亲送饭。入伍后到了西北,那个地方对我来讲,是我审美的启蒙地。因为西北那个地方非常悲怆、苍凉。部队驻扎在贺兰山下,方圆几十里茫茫戈壁滩荒无人烟,风吹过来,沙子打到脸上,非常疼。就是在那儿的13年,使我对汉、魏碑和墓志情有独钟。对那种比较苍茫、浑厚、拙朴的东西,慢慢地产生了一种感受,可以说有一种情感。1986年,随着裁军的洪流回到家乡。自己“三十而立”却未“立”,什么也没有。当时流行费翔的一首歌《故乡的云》,其中“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的歌词让我非常感动,甚至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分到县老干部局后,我情绪低落,觉得自己确实需要一个东西支撑精神生活,干什么呢?从政没有经验,从商没有本钱,就从书法开始吧。当时我学习书法经常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工资也才95.5元,拿了工资就买墨买纸,已经达到一种非常痴迷的境地。正好,老干部局成全了我,给了我大块的时间。我除了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外,就钻研书法,把整个书法史做了一次梳理,在里面找更符合我的东西。那几年,“书法热”也在全国悄然兴起。我回到地方的第二年,也叫做苦心人天不负吧,《四川日报》登了我一件作品,在我们那个小县城简直成了佳话,朋友们奔走相告!这是我的处女作,给我极大的精神鼓励,也是回到地方以后最开心的一次。另外,当时河南的书法活动非常多,中原书风引领和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从80年代末开始,我经常在书法导报登载一些作品,这一段时间奠定了我在书法上的一个基础。1997年,我第一次获得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金奖,对我的鼓励更大。那是我获奖的开始,尤其重要的是承认和肯定了我的学习方向。我对魏碑和《书谱》的钻研更加坚定和自觉了。到后来,全国奖、中青展奖、楹联展奖等慢慢就多了。我非常感谢这个阶段,它引领了我以后书风发展的方向。
  记 者:您说书法不是孤立的墨迹,它的背后是一种深沉、执着的人文理想和情结。您追求的这种深沉的、执着的人文理想和情结是什么呢?
  何开鑫:我认为书法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是笔墨,属于技艺层面,它是基础。另外一个就是精神。也可以说书法是属于控制性和情感性两方面交融的产物。“技进乎于道”。我认为学习书法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点画,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笔墨功夫。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只有把握了笔墨功夫,坚持书法本体的艺术规律,你才可能一点一点地从渐悟到顿悟。第二是性灵。不仅仅是对笔墨的感觉。古贤的经典作品,都印证着一条规律:书法初则见技、终则见情;初则见法、终则见心。笔墨的背后尽见“离经不叛道,得意皆忘形”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笔墨以性灵彰显,性灵靠笔墨支撑。“文以载道、书亦寓情”。书法墨迹背后的理想和情结是什么?我想,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记 者:何老师,我知道您是一个“传统技法”的支持者,您觉得技法是我们书法的本体吗?
  何开鑫:书法的本体是言情达意,但技法也非常重要。这个技法它不是简单的某一种书写方法,它里面涵盖着气息问题,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在这里面我做了一个梳理。比如我总结的“书法五知”,其中关于技法问题就有三个、章法问题有两个。章法是与作者的心性、精神、感悟、岁月相联系的。古人讲,“涉乐方笑,言哀已叹”。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就是说涉及到快乐,会让人发出会心的笑和欢喜;写到哀痛、悲伤之处会令人慨叹和感伤,比如说颜真卿的《祭侄稿》和苏东坡的《寒食帖》,读者内心会波澜起伏,受到感染。从他们笔墨中,我们就读到一种人文精神和情感寄寓。
  记 者:常听您说通过技术对古人经典“解码”。您觉得您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何开鑫:我认为我只理解到一部分,其中的两点我深有感触。比如说当代人和古人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一是线条,即它的厚度、力感和质量。也就是“古质”。这根线其实包含了一个作者这一生的追求。另外一个就是在书写作品的时候,古人是非常散淡,也非常随意的。但是这种随意和散淡,在他熟练地控制章法和表现笔墨的时候却毫无形迹。我们现在很多东西比较刻意,比如说章法。古人首先对章法的把握非常熟练,随机书写、随意铺陈、随心而为,进而铸就经典。我们现在有笔无质,有形无神,离经典还有很长的距离。我们应首先从技艺层面进入,然后再深入其他东西。
  记 者:我知道您在这上面特别的执着,那么您希望在自己的追求上,在技法上,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
  何开鑫:我创作的审美观点是:重、拙、质、细、变。首先从线条的质量上面要达到这个程度,古人讲的“力弇”,就是讲线的质量。但怎样才能到达一定层面呢?就是把你的作品与你所喜欢的、你非常崇敬的经典碑帖经常进行对照,以发现自己和古人的差别。你创作的时候内容不同,心境不同,地点不同,尤其是文字内容不同,它需要一个再造的过程。所以我在书法学习当中有自己的方法,叫做“仿写”。即根据古人的笔墨,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训练。现在我所归纳和摸索出的有关“笔、字、墨、章法”的训练有六七套。其实就是想使自己驾轻就熟,举重若轻,随手拈来皆有道理而已。
  记 者:您觉得您最终能完全解密古人的技法吗?
  何开鑫:我尽力而为。
  记 者:但是这是您追求的一个方向?
  何开鑫:这是我自己的人文理想。
  记 者:我知道,您的书法作品里头有扎实的功底,也有创新,您加入自己很多这样的东西。您的书风是怎么形成的?您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呢?
  何开鑫:我的书风可能源于三点:第一,源于我本身的经历。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的生活多受磨难。第二,我的家乡蓬溪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是四川省的贫困县。当时县里聚集了一批执着于书法的朋友,书友们通过书法来排遣生活的压抑,宣泄内心的块垒。那种执着其实是对人生价值的渴望。书法学习的范本多半是篆、隶、碑、简、章这类野逸朴拙的书风。三是由于在西北十几年的历练,使我发自内心地喜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拙朴、苍茫的东西。我喜欢那种一眼心动,再看能咀嚼和回味的东西。
  记 者:行草这种书体,恰恰能够把您的这种情怀、情绪表达出来,所以您选择了行草作为您的发展方向?
  何开鑫:对。因为行草,尤其是草书,最能抒情达意、畅快淋漓,它是作者的灵魂之舞,也是技艺要求很高的一种书体。在瞬息跌宕、风情万般之中,技艺要能支撑情感表达,难度非同一般。我现在感觉到自己的很多东西距离愿望还差得很远。这几年我大概每年也就三五件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正由于草书的高标准与创作时产生的落差,才不断地吸引我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认为,既然草书是书家灵魂的“芭蕾”,那么它在自己心尖上跳舞的感觉,只有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切身感受到。
  记 者:书法对您意味着什么?痛并快乐着?
  何开鑫:我这大半辈子,飘荡过,下乡当过知青,当过兵,做过一般办事员,也当过局长、院长。我这些年许多生活的节点和人生的转折都与书法有关。可以说,书法与我共苦乐。由此我也庆幸与书法结缘如此之深。自此我也会坚定地、毫无顾虑地走下去。
  记 者:何老师,在浮躁的社会中,您认为当代的书法家应追求什么样的东西呢?
  何开鑫:我感觉当代书法应提倡一种东西,叫做“气”。这是一种闲庭信步的气,一种非常儒雅的、具有书卷气的、干净的气息,也叫“气质”。在书法作品里面,这种气质就是技术经过充分锤炼后的非常精良的笔墨,它能表达素面朝天的境界,能让人感觉到干净、清凉、清爽。我们现在看古人的作品都是这样。凡是那些很躁、很浊气的东西,都经不住琢磨。所以这股气息非常重要。而这种气息的养成就靠“素”养。这个“素”,不仅仅是素质的“素”,还要素面朝天、素面对人、素面面世;这个素是“朴素”,就是要抱朴守素,自然地回避、拒绝一些对你具有诱惑力的东西,如名、利、热闹场合等。
  记 者:您说得很好,希望您的理念和作品给我们当代的书法艺术,给人们在精神上一股清凉之气,能够引领一股向上的很干净的素气。
  何开鑫:是这样的。哪怕你写磅礴、雄强的大草书,也需要一种温和之气。古人讲抱朴守拙,只有具有“拙”才可能有感染力。历史上能打动我们的东西是什么?是具有精湛的技艺,经过岁月的风霜、历史的沉淀而呈现到我们面前的经典佳作。它的背后带有深沉醇厚的人文情怀。
  记 者:您希望现在的书家能够重视这个?
  何开鑫:对。我自己也在向这个方向靠拢。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梁石柱. 男  .50岁
邮编:655600.
云南省陆良县同乐大道上段陆良中国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微信):15911475199
邮箱:15911475199@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5-3 12:52 , Processed in 0.18329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