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米闹访谈

[复制链接]

1177

主题

653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0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21:4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米闹访谈


  米闹
  1967年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采访时间:2013年7月3日上午
  采访地点:河南省焦作市文联
  记 者:您的名字是您的本名还是艺名,还是笔名啊?
  米 闹:很多人认为是笔名,其实是本名。其实米姓是一个小姓,闹呢,我是出生在1967年“文革”初期,正闹革命的时候,有很浓厚的时代痕迹,就跟卫东啊、文革啊,那些名字差不多。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米芾,后来学书法之后,发现有一个不但和我同姓的,而且名字的字形还差不多的人。所以无形中肯定沾了很多老祖宗的光,最起码容易让人记住。
  记 者:我觉得能给您起“米闹”这个名字,家长的文化素养都不会低。
  米 闹:父亲倒是受过很浓厚的古典文化熏陶,他有很多书,小时候我也受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也能写得一笔小字,但是只能说是好字,用现在书法的专业眼光看,还不是那么回事,但是最起码这个氛围从小便感染了我。
  记 者:您练书法是童子功吗?
  米 闹:没有童子功。
  记 者:那您什么时候开始练字,什么时候开始走上专业,什么时候开始获奖,中间有没有走过弯路,受谁点拨,成了现在这样?
  米 闹:我也很羡慕有童子功的。我虽然说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但始终我没觉得小时候或者是年轻的时候对书法有多痴迷的爱好。开始把书法当做自己的一个奋斗目标,作为一个爱好去追求的话,可能都快20岁了吧。至于走没走过弯路,不好说。我一开始写的都是唐楷啊,就是跟大家一样的路子,颜、柳、赵之类的,都是楷书。后来在北京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旧书摊上见到一本王世镗的帖子,好像是于右任祭奠他母亲的一个文字,他写的是章草。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章草,这个小册子字很小,但很吸引我,我就买了,回去开始练。它吸引了我,但是具体它哪方面吸引我,我当时懵懵懂懂,也不是太清楚,就是一种感觉,一见钟情。后来了解多了之后才知道,王世镗在民国时候对章草也算是一个小复兴吧,他是个代表人物,是于右任很推崇的一个人。通过接触这本帖子,便开始系统地接触《急就章》、《出师颂》,甚至以后的《平复帖》。我写行书之前写章草的。
  记 者:因为王世镗的帖子,您不是一上手就开始练
  行书的?
  米 闹:对,一开始肯定跟大家路子都一样的,就是正书之类的吧。但是写行书之前,写章草写了很多年。自己感觉,当时也很刻苦,也是每天几小时都不止。当时不是投稿嘛,一直投全国展和各种展览,但是效果一直不好。不好也投,屡败屡战嘛!而且当时也看了一些书,感觉章草应该是格调很高的,艺术感觉要比一般的行草书高出许多。谢瑞阶老先生说过,在所有的书体当中,章草应该是属于曲高和寡那一种。他说您在作品中如果加入章草的一些成分的话,就可以把那些庸俗的东西隔绝开了。但是我投稿那么多年,比如说全国展、中青展,我却往往选不上。于是就买各种大展的作品集看,看什么样的作品才能上去,为什么我的上不去?那时候全国很多人在写章草,投稿很容易撞车。后来我发现有人写米芾,我感觉我也可以写米芾试试,于是就开始改嘛。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改写米芾的。我第一次获奖是第六届全国展,应该是1995年,我就写了很小的一个东西,三尺的一个小绢本,小行书,字也不多。如果放到现在的展厅里简直不可想象,那么小的东西居然能够获奖。但是那时候评委或者整个书法界更认同的是字的本身,字的技巧,字的境界。穷则思变,变则通,我这一变,觉得马上找到路子,自己一下子开化了。
  记 者:找到老祖宗了以后,就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了。
  米 闹:对,借了很多力,借了很多自信。
  记 者:但是您的这个书法以米芾为根本吗?
  米 闹:米芾属于“二王”流派的一个很重要的重镇吧。但是米芾之于“二王”,我认为既全盘接收了“二王”的一些美学理念、创作方法,但更多的一些张扬的地方也是“二王”所不具备的,因为“二王”的东西更含蓄一些,更匀净一些,而米芾外在表现的东西更多一些,更容易去接触,去模仿,去学习。
  记 者:您是五体都修,还是只是修行草这一块?
  米 闹:平常写的行草多一些,因为一开始写章草,虽然后来写的不多,但是断断续续还有一些。我也觉得作为一个专业的书法工作者,如果是专业的话,您仅仅会写一种书体是不够的,更多地接触一些其他书体,对主攻书体都会有帮助的。魏碑其实我写的并不多,我魏碑的底子是《张猛龙碑》,后来稍微掺了一些其它墓志,章草还是《平复帖》。其实我写字,选择帖都不多。我觉得多了容易庞杂。而且古人创造的那些经典,我们都需要仰视。我们能够去学习,得其几分就很不容易了。现在有人说把几种书体糅合到一起,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每个人在接触古人的时候,自己内心肯定有和古人契合的那一点,把这个契合点找到的话,会有一些灵感出现。一些新的东西自然也会出现的。正如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的王羲之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去下多大功夫把古人的作品糅合或者改变它,我们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必要。
  记 者:那您二十岁开始正式练书法,到现在已经26年了,您26年就是扎扎实实地把几个帖子临透、练透,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是这样的吗?您练张猛龙的帖练了多少年?您刚才说,其实您不是什么帖都练,什么帖都学,什么体都修,那这26年,您说您练的东西不是那么杂,您都干了什么,最后取得这样的成就?
  米 闹:其实话说开来,自全国展开始获奖,便觉得尝到了甜头,找到了路子,开始沿着米芾、“二王”这条路子往下走。作为魏碑或者章草,就是一个附带,它可以对主攻方向有一个帮助,有一个启发,可以借鉴一些。我一直想追求一种碑帖结合的路子,像李刚田、周俊杰、王澄,包括现在我们的张海主席,河南这些作者走的都是碑帖结合的路子。我也想走这个路子。我现在也写碑,也写帖,但是还没有融合到应有的境界。我写帖就写米芾,写“二王”,基本上是比较纯粹的。我心目中一直仰望的大师像吴昌硕等,他写篆书,写行草,写其他的,都是一种自己的独特的语言,他们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已经形成了。现在我仍然处于写帖就是帖,写碑就是碑,还是互不相干的这种局面。
  记 者:这是您谦虚的话,实际上评论家对您的评价非常高,评论家对您的评价是这么说的:您是一个天资横溢的才子,而且是心思机巧,就是把诸家的优势融会贯通,是我们书法界的一个才子。这是评论家对您的评价。
  米 闹:过奖。
  记 者:应该说还是非常公正的。您对自己的风格,您是怎么定义的呢?追求的是什么?
  米 闹:我追求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中庸,推崇的文雅。因为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弱项,我写得比较实,虚的比较少;写得比较小,我的字没有很大的气象。我会注重一些很小的小情趣、小技巧,或者是小境界。我写行草也好,魏碑也好,章草也好,都写不大,大的话就走形,神散了。将来也想突破这个局限,但是目前来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局限,我觉得已经是自知了。
  记 者:我觉得您很低调,很谦虚。这次会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去看这个展出,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您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境界?
  米 闹:我写的是杜甫的《秋兴八首》。从心里讲,杜甫诗的那种沉郁博大的气象,我虽然心向往之,但就以我的行书去写的话,反而不好表现。魏碑天生有一种厚重感,魏碑它那种刚毅、厚重、古拙的一些东西,我认为它内在的东西和杜诗的境界是相通的。在写的时候,能够不自觉地把一些对杜诗的理解,对杜诗沉郁勃发的那种感觉,带到字里行间,这也算融入了一种感觉吧。因为它字比较多嘛,一开始几个字也可能是没有进入,但是随着往下挥运之际,那种把魏碑写活,让它切合杜诗的境界,便逐渐显现出来了。我想做这样一个尝试。
  记 者:您把行草的特色凸显出来了。
  米 闹:对,是加入一些行草的东西,包括一些笔画。其实还是一些意趣方面的东西。我想尽量把楷书写得稍微活泼一点。
  记 者:我们看了您的作品以后,觉得它其实呈现出了中国文人追求的一种非常高雅的境界,绝对不是一种小情绪和小境界。您心目中追求的中国文人的形象是什么呢?
  米 闹:我就是想追求一种文雅平和的境界。我也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我觉得我适合写这样的东西。我想追求一些稍文气、稍雅致一点的东西,哪怕它不够雄强,哪怕它游离于河南书风主流之外。在河南书法界,我属于稍微另类一些的。因为我刚开始出现在书坛的时候,整个中原书风追求更多的是一些雄浑、博大。王铎书风或者是隶书、魏碑占主流,而我不是这种面目。当时老师们评论说我写的东西靠近南方的那种风格。
  记 者:现在已经不提中原书风了。
  米 闹:是,因为现在信息太快了,交流太方便了,地域之间似乎已经没有界限了,四川的,河南的,辽宁的,当地风格都不太明显了。所以我现在也等于融入了这个大潮之中了。
  记 者:那您喜欢书法什么呢?
  米 闹:我喜欢书法,我觉得书法能够写出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人总得有一些去表现、去发泄心里的想法的手段,或者说能力吧。我写字也是当时随着书法热复兴之后的事情。我是被裹进这个大潮的。但是我觉得进去了之后,书法能带给我很多快乐,有很多东西通过写字可以表现出来,可以感到心情的愉悦。可以悦己,也可以悦人。我觉得能够结缘书法是非常幸运的,而且处在这么好的一个时代,写书法,自己喜欢,能让别人也喜欢,而且能多多少少实现自己的一些价值,也算一种选择吧。正如刚才对您说的,我是一个没故事的人,我这个人又没故事,又没有生活情趣,我除了写字什么都不会。
  记 者:但是大家说您的字里面既有情绪,又有境界。
  米 闹:那是因为你会的少了,所以精了,我除了写字什么都不会。其实我也不是说特别谦虚,我也不是特别低调,我也不是故意要低调做给谁看,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写字的,能把字写好就行了。
  记 者:能把字写好,您天生骨子里就有这些东西,是吧?书法特别讲究一种天生的审美。
  米 闹:只有尝试,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人。您跟书法有没有缘分,您跟这个帖有没有缘分,您和这个书体,比如说王羲之也好,米芾也好,您天生的骨子里和这些古人有没有缘分,不试是不知道的。
  记 者:书法肯定是改变了您的整个人生轨迹的,是吗?
  米 闹:是。当然要说书法之外的话,我原来只是一个工人,我没上过大学。其实我是很笨的一个人,包括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差,数学一塌糊涂。插句话,我后来在一个企业里面,在一个工会,我收会费,没有一个月能够对上号的。但是我通过写字,改变了命运。我很感谢书法,很感谢这个时代能给书法这样的地位。我在老家的工厂里面做了十年工,而且是一线工人。我干的活又脏又累,污染性很强。有一次下雨我母亲去给我送雨伞的时候,一见那个场面,母亲就哭了,她说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上班干活。我回家以后换衣服,感觉不明显,年轻的时候也不觉得多累,但是毕竟生活在比较低层的环境中。我第一次获全国奖就是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的时候,那是第六届全国展。1995年之后就有机会了,有一个机缘调到了焦作矿务局,现在叫焦煤集团,从事工会工作。因为企业里面毕竟需要有这样特长的人。此后,我的生活环境、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我可以上班写字,没人管我。到2002年获得兰亭奖之后,就调到市文联了。当时市领导说,焦作市的单位随您挑,您愿意去哪?我说我肯定去文联,他说有比文联更好的单位。对我来说最好的单位就是文联,我也没有其他的奢求或者其他的想法。我说领导,如果关心我的话,就把我调到文联。当时我从一个工人身份,直接转过来,进入了体制内。
  记 者:那时候多大年龄了?
  米 闹:得兰亭奖的时候我35岁吧。
  记 者:是第几届兰亭奖?
  米 闹:第一届。
  记 者:那含金量非常的高啊。在那么苦的情况下,您每天还坚持去写字、练字,当时去练字的时候,给您的是什么感觉?只要一写字您就会……
  米 闹:忘记了一些生活中不顺的东西。当时并没有过多的功利思想,也没有想到会靠写字去改变命运啊。一开始没有人会带着功利想法去做一件事,如果带着功利去做事,也未必能做好。
  记 者:您那时候才20来岁,当时每天上完工以后,把自己关在小屋里练字的时候,它给您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上的享受?
  米 闹:可以忘掉很多东西。可以专注到一件事里,专注到字里行间,虽然枯燥,但是里面也是风情万种,里面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不进入不知道,那真是博大精深,古人太伟大了,书法太奇妙了。那个境界虽然是黑白两色,但却真是五彩斑斓,吸引人的地方太多了。
  记 者:有您所有的梦想在里面,是吗?
  米 闹:是的。但是当时并不觉着,只是进入而已。并没有说我非得去怎么样。
  记 者:我觉得只要写行草的人或者是写狂草的人,其实都是内心特立独行的人。我觉得虽然您的字表现出来的都是很婉转,很美,让人觉得像南方的那种景致一样,但是我觉得您内心其实是挺刚烈的,或者说内心是挺特立独行的。
  米 闹:就是再老实的人,再木讷的人,他内心肯定也有温情的一面,也有浪漫的一些情怀,只不过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也许看着外表越沉静,内心才越似火。只有掩盖住的浪漫才更需要找一个突破口,找一个渠道去表现出来。
  记 者:关于书法,您平常思考最多的是什么?
  米 闹:现在偶尔翻早几届的作品集,感到当代书法的发展,经过三十年的复苏、渐变之后,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现在是历史上最好的书法时代。但是,我翻作品集的时候也发现,反而是过去几届作品集的作品更有看头。为什么呢?我觉得现在很多作品太重跟风,虽然说大家都去仿“二王”,取法正统,掌握正大气象,向古人学习,但是,目前展览展现给大家的更多的是雷同。写隶书都是那个样子,写行草都是那样的形式,大家都比着在形式上下更多的功夫。相比而言,早年的那些展览,更多的就是素面朝天,即便有装饰,也是有限度的,更多体现的是作品本身骨子里的活生生能打动人的东西。可是现在呢,因为过于华丽,过于装饰,掩盖住书法作品本身了,我们不知道他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很多情绪是假的。现在有一些展览的推波助澜,大家都在想表现个性,无意中都涌向一条船上了。跟过去展览相比,现在的展览很多作者盖住名字,看不出是谁了,我觉得这种现象也值得中国书法界进一步去思考。都说现代书法的一大推动力量是展厅的出现,其实我想,作为书法作品不能永远出现在展厅。展厅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但是书法毕竟在人民群众当中。就像您去参加选美比赛,终究还是要回到生活的。回到家还是要卸妆的。我们如果写每一张字都是那样的拼拼接接,这样不但太累,而且已经违背了书法的本质。
  记 者:“艺术”就应该是在殿堂里供着的吗?
  米 闹:如刘老师所说,如今是盛装书法。当时一听,这个名字起得好,这个立意也好,书法就应该是高贵的艺术、高雅的艺术,但是高雅的艺术并不是非得游离于生活之外,或者说做书法就像去参加选美比赛一样,您不能老待在舞台上。
  记 者:您说的特别好,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米 闹:中国书协其实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我看最近几次的征稿启事,已经标明了,谢绝过度的装饰。因为过度装饰已经掩盖了书写本身的一些东西了。我希望出现更鲜活的东西。
  记 者:您带学生吗?
  米 闹:没有。我觉得我很知足。从一个上班的工人,到现在成公务员了,我现在能感受到清闲舒适就行了。
  记 者:我觉得您真的很淡泊名利。但是您内心还是希望能够推动一些事情的,是吗?
  米 闹:我作为一个基层的书法工作者,或者是文联的工作人员,肯定得做事。现在国家虽然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都非常重视,但是毕竟在这方面投入还是很有限的。现在搞活动,基本上还得靠自己拉赞助,靠个人的人脉关系。我们竹林七贤的那个活动,也是约了一些全国的名家,很多作者都是我们“三名工程”里面的一些作者,都是目前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书法家。现在党中央也在提惠民工程,包括书法,我也是在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想多做一些事情。现在很多书法作品老百姓看不懂。虽然是好作品,就包括我们“三名工程”这些入选的作品,有些老百姓是看不懂的。所以我觉得,拿章草去送人的话没人要,通过行草书把高雅和平凡,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融合起来,找这么一个通道,还是有它的意义的。
  记 者:您给自己定位其实是一个基层的书法工作者,但是您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一年您会做多少这样的工作?
  米 闹:一年也有几次吧,包括我们全市的活动或者是这样的行业性的,其实靠自己一些朋友关系、朋友帮忙,也做了一些活动,一年也做个三五次吧。
  记 者:都是您自己筹钱来做这个事情的?
  米 闹:一般是这样。虽然说焦作是个小地方,搞活动拉赞助还不那么难,因为它有回报啊。无论是企业也好,事业单位也罢,对它提升文化品位,也是一种帮助。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做好的话,甚至是多赢的。记者:每年是要搞很多次这样的展览,您会邀请很多人来看吗?
  米 闹:如果我们在展厅里面的话,开幕式会邀请几位创作的作者,甚至像我们宋主席他们都来过,他们也愿意为基层文化普及、文化繁荣做一些工作。老百姓当中喜欢文化的人,向往高境界艺术的人还是很多的,需要我们去多做这方面的工作。我觉得虽然能力有限,做总比不做要好吧。
  记 者:大概一年会有多少老百姓来看或者参与您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米 闹:具体参与的人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是就焦作这个地方吧,就我的感觉,现在书法队伍不小,中国书协会员就有六七十个人了,省书协会员大概有七八百的样子。但是这几年出的尖子少一些,能够真正跳出来,在全国展拿奖的冒尖的作者还少一些。队伍大,尖子少。
  记 者:您可以把中国这些好的作品拿到我们焦作,让焦作的老百姓来看这些精品是什么样的?
  米 闹:是,也是想做。一个是普及,一个是提高。普及是一回事,但是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只有鉴赏能力提高了,他们手下工夫、手下技巧才逐渐慢慢提高。
  记 者:我觉得您对书协的会员其实期望挺高的,我相信您经常搞一些培训活动让他们来参与吧?您是怎么提高大家的眼界,怎么提高他们的审美的?
  米 闹:一个是通过展览,让大家多看,我们每年要跟外地省市做一些相互交流的活动,几乎每年一到两次吧,去年我们是和江苏的连云港对接,前年我们是跟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对接,大前年我们是跟河北的邯郸对接。与外省每个地市搞这样的一个书画的交流,让有潜力的作者,有提高空间的作者出去看一看。另外就是全国展了。重要的展览,就是兰亭奖或者国字号的展览,展览之前会组织大家做一个点评会,看稿会,或者是请一些外地的老师来讲一讲,点评一下,做些讲座。我们也希望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家,让爱好者更专业,让专业者得到更多的提高机会。
  记 者:那您接触到的基层的书法爱好者,他们希望怎么样呢?
  米 闹:我也是从一个普通作者成长起来的。从一个业余的书法作者走上专业岗位,从一个书法爱好者成为一个专业的书法工作者,大家的求知欲望,对高雅艺术的向往、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记 者:其实您管理的会员,就像您刚才说的,中国书协会员都有六七十个了,在我们中国,放到这个大的环境里面比,是非常优秀的成绩。
  米 闹:数量上不算太落后,但是跟兄弟地市比,像我们河南的固始,一个县的中国书协会员就有许多,我们肯定没法比。现在我们在全国展上拿奖的,最起码能进入像单项展获奖范围的作者就不多。就焦作整个来说,面广,尖子少,这是目前的一个状况,也是亟需改变的一个状况。
  记 者:您的解决办法就是带他们走出去,让大家见识好的作品,见多识广,是吗?
  米 闹:现在党中央提出文化强国,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气候、大环境,肯定是有利于书法发展的。但是书法本身有它自己的规律,现在中国书协也在推动,包括“三名工程”就是,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展览,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于出精品、推大家。张海主席和中国书协的领导一直在促这个事情。前一段时间看余秋雨写的《中国文脉》,其实还是很受一些启发的。那天我看谁说了一句话,人生有两大幸福,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生活,能得其一,不枉此生。我觉得我喜欢写字,我能专业写字,我已经很知足了。我平常几乎不花钱,我对物质的需求也不高,对其他方面的欲望不大。现在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到自己喜欢的环境,已经是前世修来的,我已经很感恩,很知足了。古人说下笔当做千秋之想。我们不想和别人争什么,但是我们也想在书法史上留这么一笔。虽然说这个希望很渺茫,但是我总想在一生的几十年,把字写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梁石柱. 男  .50岁
邮编:655600.
云南省陆良县同乐大道上段陆良中国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微信):15911475199
邮箱:15911475199@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5-3 01:19 , Processed in 0.18659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