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求名与务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12:0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求名与务实
                                                                                                          ---魏春雷


艺术家应该多读点书——这句话我想没有人会反对。然而具体操作起来,不能不说情况是很复杂的:读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读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诸如此类,都需要思量。
古人说“开卷有益”,的确,读书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作为画家,只是一般地随便读点书,好处固然有,但显然还不够,而把自己当作理论家那样要求,实在也没有必要,除非真的有志成为理论家。关于画家读书问题,提倡是对的,但过分强调,甚至夸大其词,则不无避实就虚之嫌。诚然,画史上几位大师级人物,绘画之外,亦多著述,而且才艺多多,诸如此类,仰慕则可,以之要求则不必。勉为其难地搞成“三绝”“四全”,对于大多数人,恐怕更多一厢情愿——人非其人,兼之“时代不同了”,刻舟求剑,不亦谬乎!画家不可或缺的基础,一是生活本身,一是绘画本身,这是不可动摇的。至于唱唱歌跳跳舞、吹吹笛子下下棋,作为生活情趣绝对是好,但就此自以为是,上升到修养“高度”来炫耀自己精通诸艺云云,真是“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写字和做学问,一形象、一抽象,思维方式各走一路——本不是一家子,却愣说张家吃饱饭要靠李家发大财,这本身就是南辕北辙放错了屁股。而且,写字虽要大脑指挥,但笔走龙蛇,还是小脑管着的手眼到位更是关键,这一大一小两兄弟本来也是此强彼就弱不可能‘鱼熊兼得’——一个手脚不灵便的人就是把四库全书都读完了也成不了解牛庖丁”,“菜烧得不好吃,当然要在主材、佐料、火候、刀功上找原因,谁也不会想着去念个烹调MBA啥的来壮势吓人——因为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怎么一到书法,明明是用笔、结字、章法需要改进,或是创意待发挥、手段须丰富,却偏偏要他到经史子集中去翻跟头打滚呢?”(高惠敏《书家何苦做学问》)对于大多数画家书法家,当务之急是要避免犯低级错误,如画王羲之慢摇折扇、公孙大娘舞剑,如书法家写错字,诸如此类。这些问题固然可以通过长期大量读书学习而得到解决,但要做起来绝非一日之功。虽然磨刀不误砍柴工,总不能磨上几年不砍柴吧?比较靠谱的办法是做个有心人,对作品涉及的相关资料多下些功夫,这样不但立竿见影,而且持之以恒,必能聚沙成塔、集腋为裘,若说画王羲之必须先成为研究扇子历史的专家,未免欺人。向姊妹艺术学习与成为姊妹艺术的专家,显然不是一回事。以画舞蹈人物擅名的叶浅予经常就舞蹈问题请教舞蹈家与演员,自己也能跳,却并无成为舞蹈家的志向。要求画家成为书法家、要求书法家成为诗人、要求艺术家学者化,诸般口号,不是低估了艺术就是高估了自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是能否学有所成的关键。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对历代中国画论的研读,是最根本的。对于古代画论,若非从事学术研究,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绘画鉴赏与技术关系密切的文章论著上。至于其他如画家考辩之类,可以一般了解,如有特别需要,完全可以直接参考当前的研究成果,而不必在原著上过多纠缠。古代画论文采斐然,读来不仅可以领略其中高论,而且可以醉心于文辞,好处不必多说,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有一点要引起注意,就是不要为表面的文采迷惑而忽略对真意的思考,否则真是买椟还珠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讲究文采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在理解上不能止于文采,也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例。譬如“飞檐走壁”只是对身体轻健动作矫捷的形容,而不是动作片中的飞来飞去,正如我们说车开得飞起来了,只是说其速度快而不是真的飞起来。其他所谓“登萍渡水”、“踏雪无痕”之类为人津津乐道的绝技莫不如此,不过是本末倒置的误解。
画家的经验谈、画语录一类文字,我是向来推崇的。自古迄今,好多画家都有类似文字流布,不必枚举。尽管这在他们是余事,但实践出真知,凭借卓越成就的创作实践,发为文字,多经验之谈,往往能切中肯綮,金针度人。历来为诗人词人推重的诗话、词话,亦复如是。这类文字不少,从中拣感兴趣的即可,我因兴趣所在,读得杂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品集。作品集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书”,看作品集实际是看作品,然而因为信息量大,翻检方便,是观摩真迹的非常必要的补充,好处多多,不可小觑。对艺术家个案的研究也是必要的,有一两家能深入了解,才好以一持万,各种理论认识才不至于论于空泛。任伯年、张大千、谢稚柳是我非常喜欢的几家,潘天寿是又一家,这都是我愿意下大力气研究的,两个月前抱回《潘天寿全集》,资料丰赡,深深吸引着我。很多事情是要看机缘的,这两年我在读谢稚柳及其学生徐建融的著作,能找到的基本找到了,而其中好多都是早在十几年前就出版的。遇到好书比遇到好画更为不易,若有相见恨晚之感,其实已经是幸福了。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中国当代书法家网
www.chinasfj.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预备会员

积分
10
沙发
发表于 2015-11-3 22:4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书法家网 ( 滇ICP备15005637号-1

GMT+8, 2024-5-21 09:04 , Processed in 0.1727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