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于全能
书法是有魔力的,不然从古到今怎会有如此众多的文人雅士为之呕心沥血,穷极一生精研此道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艺术却是永恒的,当有限的生命与永恒的艺术结缘时,生命的勃勃生机便化为艺术的绚烂,在历史中默默地绽放,最终同归于静寂和永恒。当我们翻开古人的碑帖,谁能不为这生命与艺术的瑰丽所感动并与之共鸣呢?
此生我有幸与书法的结缘,要归于四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爷爷仓房中搜寻到一本文革前出版的柳公权字帖,拂去埃尘,小心翻开,千年前的灵魂便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后人诉说着、演绎着。从那以后,自小喜爱绘画的我又有了新的爱好,这次偶然之得也就成了我走向书法之路的路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走进长春客车厂,成了工人队伍中的一员。1982年,刚参加工作的我有幸入展全国铁道部书法美术摄影展,这极大的增强了我学习书法的自信心,为此我毅然决然地割舍了学习多年的绘画,一门心思专心致志地学习书法,为此许多朋友都不解,然而二十出头的我,却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开始对书法倾注极大的热情和精力。然而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自己也已从一个热血青年转而进入不惑之年。
几十年来的苦与乐,书法艺术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吸引着我,有时会觉得书法离我如此之近,仿佛触手可及,有时又会觉得渐行渐远,书法艺术成了遥不可及的梦。虽也曾困惑痛苦过,儿时的梦想却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我曾作过一首打油诗,用以自勉:
蓦然回首迹无涯,三十余载乱涂鸦。
衣带渐宽终不悔,昨夜犹梦笔生花。
七年前我在长春华联古玩城有了自己的书法工作室,使我有了与更多道友直接交流的机会。
古语有云:十年磨一剑,经过大量的临帖和认真的思考,我调整了学习书法的方向及方法,选择了从未触及过的隶书作为主攻方向,终于在十年头上有了突破。2010年我的隶书作品入选国展“信德杯”,继而斩获了“乌海杯”最高奖,紧接着,如“王羲之奖”、“赵孟頫奖”、第三届隶书展、“孔子艺术奖”等国展入选名单上也接连出现了我的名字。多年的努力,儿时的夙愿终于得偿。到如今,我已连入国展十余次,因此又赋诗一首:
一年一度又春风,花开花落几度红。
昨夜曾做羲之梦,今朝皆付笔墨中。
此诗较好的反映了我当时的心境。
人重品格,以朴厚为德之先,以仁爱为德之本。书法则重神采,意境深远,人品、书品俱佳者方为上品,乃臻完美之境。古人多将书法视为小道,以其不能经国济世之故也,然而有趣的是,将书法目为小道的评论家们,本身却也是狂热的书法爱好者,沉溺其中,欲罢不能。或许这便是书法的魅力吧!其实书法又岂是小道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道在其中矣,淡泊可明志,宁静可致远,仁在其中矣!困惑时有一份执着,精进时有一份淡泊,守贞抱一而不为名缰利锁,谁能说这不是君子之行呢?
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之后便不思进取,然而真正爱书法的人不会因此就停下他追寻艺术的脚步。时光不会停止,成绩已属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书法艺术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过去我走了几十年的弯路,教训深刻,今天我庆幸自己又回到路上,虽然我已年过半百,但我深深铭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仍然孜孜以求,正如我的书斋号为“不倦堂”一样,我会沿着自己选的这条路不知疲倦的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