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石柱 发表于 2015-8-8 21:54:27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何连仁访谈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何连仁访谈

  何连仁   1947年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采访时间:2013年7月   采访地点:辽宁省盘锦市   记 者:何老师,在这么多明清的草书家中,您为什么对徐渭情有独钟呢?   何连仁:见到徐渭作品的时候我很振奋,徐渭那种性格有可能和我相近,因为他也受过很大的坎坷。我对他的作品非常喜爱,但临他的帖的时候非常难,大约得花费有五六年的时间。   记 者:您总结一下徐渭书法的特点。   何连仁:我认为,徐渭的书法是他才华的显露。主要一个是天性,在创作时是非常自然,非常奔放的。二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能够达到心手一致。   记 者:看了他的作品,往往我们大家的感觉,就是慑人心魄、震撼人心,他有这样一种力量是吗?   何连仁:是。   记 者:您第一次看他的书法感觉是这样吗?   何连仁:他的字帖很少,我记得第一次看他的帖好像是在1995年辽宁省的书法学习班上见到几张他的作品的复印件,当时我也复印了几张,回来就按照他的字体进行学习,进行创作,也觉得和自己很对路,很适合学他这种风格、精神,以及他的思想。   记 者:他内在有一种力量是吧?   何连仁:嗯,有一种力量在催促着我。   记 者:什么样的力量?您总结总结。   何连仁:他有种愤世嫉俗的情怀。他对那些书法的符号根本不怎么计较,追求一种整体美,而不追求一笔一画的美,追求的是整体。所以我在他的基础上对草书也是这么认识的。确实,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整体要完美的,而且一定要有冲击力,让人看了之后一定要振奋人心。   记 者:您42岁才开始临帖练字,之前没有从事过书法的创作,但是学了一年以后您的作品就入围了第四届国展,而且我们听说当时盘锦市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书家在您之前上国展的。   何连仁:是的。因为要学一件东西,确实得要用功,得要吃很多苦。当时我家庭很困难,每月三十多块钱工资,买个宣纸都没钱,只能一张一张的买,买完之后回去自己去练。我老伴对我这方面是非常支持的,慢慢地就这样坚持过来了。   记 者:听说当时你们家一家好几口人住在20多平米的房子里,是吗?   何连仁:是的,24平米的房子。   记 者:听说您一练就是6个小时。   何连仁:最长的时间应该说得六七个小时吧,是站着写六七个小时。   记 者:我听说您的作品入了国展以后,有个记者去采访您,说一进你们家,家里所有的墙上都挂着各种帖。   何连仁:是的。   记 者:而且当时下着雨,说一下雨,家里半屋子都是水,是这样吗?   何连仁:是的。当时因为我们家住的那房子,就北方说叫下窖,就是屋里头比外头低,只要一下大雨,就从外头往屋里倒灌水,那个环境确实很糟。可是坚持学书法的劲头我是始终没减。1986年开始学书法,1987年进辽宁省书法学习班,1988年入选全国展,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大突破,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少。当时我记得好像省书协聂主席曾经在大会上表扬我,说这个人是个奇才,天才也,说我太聪明了。但是,不是我聪明,而是我用功,我确实花了很多功夫。当然,最初的时候是没有别人指导的,都是业余学习。选临范本的时候,是聂成文主席给我选的,他说你去临汉隶,在我用了一年的时间临完第一本汉隶之后,感觉到这确实好,第二年的时候我就把帖换了,换成啥呢?就是汉碑。大伙儿知道《史晨碑》、《华山碑》,一共十几种碑帖我基本上都临到了,用三四年的时间基本全临完;十种汉隶,用了三四年的时间临完。当然,那辛苦就不用说了,一天写多少小时也不用说了,非常费劲的。   记 者:练完汉隶以后呢?   何连仁:练完汉隶后的书法路子,一些书法史上的老书家或者是现代的书家,他们都清楚,选对路子是非常关键的。你写了汉隶,最好是再写一段汉简,然后转向草书,转向草书则应该转向章草,从章草上开始再写一段时间,然后再写“二王”那些东西,最后再追求一些唐的东西。从唐宋一直到明清,把这些草书家全都写到。这样你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你没有这些草书范本的积淀,不临这些帖,你是形成不了自己的风格的。你只临一本帖,临王铎也好,临谁的也好,你写出字只能是像王铎,你不可能有自己风格,原因是啥呢?你临的少。   记 者:从您开始练汉隶,一直到章草,大概花了多长时间呢?   何连仁:汉隶和章草,大约花了也就是三四年的时间吧。因为章草少,很少。   记 者:写大草之前,一定要把章草写写。   何连仁:对,这些东西都写,因为它是一种古法,而古法是传统的东西,应该从古到今由古法上开始。   记 者:那您最后选择草书作为自己的一个艺术的方向。   何连仁:是的。我对草书确实是情有独钟。这个草书我看了之后,我很愿意去模仿,它那种线条美,那种夸张性,那种震撼人心的东西,我确实很喜欢,所以说我就把草书当成我终身去追求的目标。但我到现在还在临帖,只要我发现有新的字帖出现,我就买回来,还得继续临。   记 者:您跟徐渭可谓心意相通。   何连仁:心有灵犀。   记 者:但您不是纯粹地模仿他,在他的基础上,您有很多的创新,是这样吗?   何连仁:是的。徐渭有一个手卷,那是他一生当中的神篇,确实写得奔放,写得好。见到他这幅作品之后,我才确定我所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我现在总结我的书风,很难说,因为啥?我还在追求呢,还在往前走。有很多朋友劝我,“得了,你就弄个地吧,别往下写了”,就是你别再继续改了,再变化了。可是我始终还在变化,就是不只把现在写的字当成那种终生风格,我还要继续追求。   记 者:对一个书家来讲,审美非常重要。您说说您在书法上的审美是什么样子?   何连仁:审美是最关键的。我认为审美是人的悟性,有的人看这个东西不好,可是审美取向高的人一看,兴许是好的。我的审美观就是啥呢?对我来说,能够使我激动的作品,我认为就是好作品。   记 者:我知道您对代笔、电脑制作等有自己的看法。   何连仁:我写字那个年代没有这些现象,现在为啥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还是经济带来的,因为入选了全国展,是个全国会员,他可以拿毛笔挣点钱,可以办个班,可以去收学费,在这种情况下,促使一些不良倾向产生。这个不良倾向有很多种,但就这种情况出现确实对书法艺术有很坏的影响。再比如说制作,制作分两种:一个是电脑制作,就是把王羲之的也好,谁的也好,从那种字帖把那个字选出来,组成一首诗,在电脑上做出来,做出来之后放大、复印,然后就照这幅字去写、去创作。这样来说是走捷径了,确实能入选,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制作是啥呢?现在的展览确实是五花八门,一幅作品兴许搞两种、三种颜色的宣纸,上面做点别的秀。我认为不能强调这样的作品,应该对这些东西进行批判。作为一个书家,你应该怎样去学习呢?应该从基础开始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认真地去读或者是临古代那些碑帖,修炼自己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不然,你靠制作的话,即使你确实一时得到了甜头,可是它不会长久。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何连仁访谈